课程建设
结题报告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2017 >> 创新性思维与方法(省级)

 

宜宾学院

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建设项目

 

结题验收报告

 

 

课程名称:       创新性思维与方法       

所属专业:                                

建设单位:       创新创业教育中心       

课程负责人:        朱盛艳              

填表时间:          2020.3              

 

 

 

   202001

宜宾学院教务处

 

 

 

 

课程名称

创新性思维与方法

课程级别

ü省级□校级

负责人姓名

朱盛艳

职称

副教授

电话

15892515007

邮箱

16742168@qq.com

课程类别

□学科专业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ü通识素质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项目类型:

ü在线开放课程 

□其他类型课程

课程简介(500字以内)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创新的竞争,创新驱动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主题,需要大量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创新教育势在必行。《创新性思维与方法》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为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实践中埋下创新的种子、植入创新的基因。该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创新认识、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及知识产权等。通过这门课程将学到如下内容:

1、破除定势思维:了解定势思维并找到打破定势思维的钥匙;

2、掌握创新思维:掌握发散思维、形象思维、逆向思维等创新思维的技巧;

3、掌握创新方法:掌握六种创新方法的应用;

4、进行创新实践:通过团队协作,完成创新设计,并鼓励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及参加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在本课程教学中,设计了大量通俗易懂、贴合实际的、多学科领域的案列,强化思维训练;并依托项目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课程基本信息

1

学分学时

2)学分,(32)学时

2

课程类别

■通识课

3

授课对象

不限专业

4

考核办法

在线学习30%,章测试10%,期末30%,见面课30%

课程网址(智慧树)https://course.zhihuishu.com/coursePreview/videoList?courseId=2088292

 

 

 

教学团队简介(500字以内,详细资料可在平台“师资队伍”模块在线提交展示)

课程负责人:朱盛艳,博士,经济学副教授,全国工业自动化人才认证培训项目专业教师、人社部创业咨询师,具备VEX机器人国际裁判资格。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项目4 项,省级项目1项,实体化运营1项;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机器人比赛获得冠军3项,一等奖4项,其他奖项20多项;指导学生申请实用新型专利获授权5项。宜宾市第二批市级科技特派员,宜宾市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工作先进个人,宜宾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主讲教师:

何奎莲,心理学教授,创业指导师,社会工作师,心理督导师,心理咨询师,四川省心理学会理事、教师发展专委会常务理事。

刘建华,博士,教授,二级创业咨询师。

蒲玲,副研究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教师暨项目评审专家,高级创业指导师,宜宾学院“双创先进个人”。

许涧,高级实验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教师暨项目评审专家,高级创业指导师。

曹巍,实验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教师暨项目评审专家。

侯冬梅,副教授,学科竞赛省级或校级“优秀指导教师”。

王翥,副教授,宜宾学院优秀主讲教师。

刘浪,讲师,宜宾学院优秀主讲教师。

朱利红,讲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指导教师暨项目评审专家。

刘虎华,助教,国家级高级创业指导师。

开课情况(500字以内,含开课学期、开课年级、开课专业、选课学生人数、任课教师、外聘专家情况等)

2015-2016-114名校内老师对20152181名多个专业学生进行课堂教学;

2015-2016-26名校内老师对2015381名多个专业学生进行课堂教学;

2016-2017-122名校内老师对20162521名多个专业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在本学期也同时开通大连理工大学冯林老师网络课,有562名学生参与学习,2名老师参与线下指导;外聘专家2名到校开设讲座;

2016-2017-22名校内老师对2016125名多个专业学生进行课堂教学;

2017-2018-123名校内老师对20172590名多个专业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外聘专家3名到校内开设讲座;

2017-2018-219名校内老师对2017961名多个专业学生进行课堂教学;

2018-2019-139名校内老师对20182906名多个专业学生进行课堂教学;2018-2019-226名校内老师对20181078名多个专业学生进行课堂教学;2019-2020-1,21名校内老师对20152757名多个专业学生进行课堂教学;

综上此门课程作为创新思维类必修课程,几乎覆盖了全校所有的学生及专业,从2015年下半年至今学生选课学习人数为16062人,老师教学次数为174人次。

课程建设总结(教材、教法、教研、师资、创新创业实践指导、课程考核、课程资源等建设情况等等,2500字以内,相关佐证材料通过课程平台在线提交展示。)

本课程从2015年写入全校人才培养方案 1+3”课程体系,作为“1”中的校级创新思维能力课程必修考试课已经开设5届,每年授课对象均在4000人左右。2017年,申报立项为四川省创新创业示范课程,2018年成为教育部规划建设中心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19年成为宜宾学院在线开放课程及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团队从课程内容到课堂教学形式,从理论到实践,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和方法,着力打造“金课”,并注重将思政与创新教育进行融合,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该课程逐步成为学生普遍欢迎的课程。(见支撑材料)

(一)教材、教研及案例建设

本课程按照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的标准,建成完整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实施细则、线上线下相融合教学资源库,并提供优秀的参考图书、参考网站及期刊等作为学生自学的辅导材料(本门课程的教材建设情况参考后面在线课程资源建设情况);重视实践检验,构建与创新创业课程配套的创新创业实践机制,大力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大学生机器人俱乐部、创新创业园等实训、实践平台。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教研室不定期开展教学教研活动,转变教学观念,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讨论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的教学案例,建设较完整的课程案例,让老师们在教学和实践训练中碰撞交流、融合贯通。

(二)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1、“双主体”的教学方法:教师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共同成为教学活动的双主体,

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去感受和分享,提高认识、转变思维、勇于创新;而教师的引导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的关键环节,在教学中教师从引导方式、引导类型等方面都进行了设计。

1)引导方式:

制度引导:“规矩”和“任务”(课堂教学管理制度、过程考核制度、团队公约、学习任务和团队任务等);

情景引导:文化和情感(主题活动,讲故事,教学环境等)、实践(项目路演,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参加“互联网+”比赛等);

问题导向:问题设置;

评价导向:价值判断、态度、情感、创新创意等;

2)引导类型:

执行性引导:去做和如何做。

价值性引导:广度、深度和价值观引导。

2、“三结合”拓展教学时间和空间:

三结合:课堂内外结合、学校内外结合、线上线下结合。

3、形成“讲——查——做——演——论”五位一体多元化教学模式。

(三)课程评价及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线上教学+线下互动,主要以团队为主的学习与考核模式,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划分出若干小组,引导学生组员合理搭配,在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和创新创业计划书撰写与陈述等环节中实现团队合作,并采取以团队为主体的课程考核模式。

课程考核:在线学习30%,章测试10%,期末30%,见面课30%

1、课程线下考核分为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

过程考核:

1)对学生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态度,以及回答回题、评价问题的情况给予评价;  

2)采用团队项目考核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的,设计团队项目任务,每个完成的项目要进行课堂展示,团队之间互评,教师参评,最后团队成员内部根据各个成员的表现及贡献进行互评,每个项目完成后团队进行项目总结。

3)对学生收获的评价:对学生受到的启发、感受、认识、思维、逻辑、观点、价值观等。专门针对学生上课过程考核设计了相应的考核表(学习的主动性、合作与交流意愿等),对每次团队活动有相应的分享总结并有过程记载表。

期末考核:期末举行项目路演、角色份演等,专门制定了各类项目的评分标准。

(四)创新创业实践指导

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思维训练,鼓励学生参加全国互联网+”比赛、申报学校、省、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和创新,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2018年申报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数140项,2019年申报立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436项,申请专利84项。

1、校内实践训练

1)组建并依托校内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开展实践训练

2)结合教师课题项目研究带领学生开展各类实践训练

3)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比赛促进学生能力提升

4)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紧密结合开展创新实践训练

5)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成果展激励学生实践兴趣

2、校外实践训练

1)与宜宾市知识产权局合作,开展学生实践训练;

2)与宜宾市相关乡镇共建“宜宾学院双创基地”,强化学生实践基地建设     

3)与中小学合作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 

(五)课程资源建设

1、在线课程建设:

团队成员已经完成了在线课程的录制并在智慧树平台运行,现有5所高校学生选用(https://online.zhihuishu.com/onlineSchool/teacher/index?tdsourcetag=s_pcqq_aiomsg  

),现根据课程实际运行效果以及学生学习反馈,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学设计、上网资源和在线课程平台的建设。并计划结合在线开放课程内容,参照国家级优秀立体化教材,建设一本符合我们自身实际情况的教材。本课程的教材建设将分三个阶段完成:(1)先编成试用版讲义(2019年完成);(2)在收集和总结上课学生的相关情况后,再修订编成完整的讲义,为教材的编写提供基础(2020年完成);(3)到2021年,完成质量较高、适合本校的自编教材。

2、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

2019年申请立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并开展了“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创新专题教研会,树立正确的课程思政观,正确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学习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理念与方法,设定思政目标与课程的融合的“标准”及有效评价方法;修订完善课程教学大纲,进一步丰富课程思政资源;完成了课程思政内容教学设计(见支撑材料)。

3、合作课程资源

1)与大连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学院交流合作,借鉴其丰富的课程建设经验,选用成熟的教材,具有丰富、系统的教学内容;

2)与超星等具有专业课程资源建设的教育机构合作,选用了十几门创新创业网络课程作为本门课程的辅助学习资源;

3)与知识产权局合作,开放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平台,作为本门课程的扩展学习资源。

4、实训资源

1)依托项目实施实践,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强化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在创新基础上的创业能力;

2)与地方中小学合作,带领学生指导中小学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

3)利用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升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5、网络课程资源

包括提供超星网络课程资源、 智慧树网络课程资源高校邦网络课程资源、中国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平台课程资源等,为教学活动提供服务。

 

 

课程建设成果简介(500字以内,详细内容及证明材料需在平台“结题验收”模块在线提交展示)

1.教学内容和资源的完善。本课程按照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的标准,建成完整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实施细则、线上线下相融合教学资源库。

2.课程资源建设丰富。(1)团队成员已经完成了在线课程的录制并在智慧树平台运行,现有5所高校学生选用;并计划结合在线开放课程内容,参照国家级优秀立体化教材,建设一本符合我们自身实际情况的教材。本课程的教材建设将分三个阶段完成:①先编成试用版讲义(2019年完成);②在收集和总结上课学生的相关情况后,再修订编成完整的讲义,为教材的编写提供基础(2020年完成);③到2021年,完成质量较高、适合本校的自编教材。(2)依托本项目建设基础,成功申报一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3.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有近30人次老师参加创新创业类高端学术会议及课程建设培训。

4.创新实践效果显著。(1)依托该项目建设基础,立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一项,并已结题;(22015-2019年,项目主讲教师所带创新创业项目71项,其中国家级42项,省级29项。项目立项以来主讲教师所带创新创业项目51项,其中国家级28 项,省级23项。

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1.课程内容及教材建设还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尤其是创新方法的深入问题有待解决;

2.在线课程从内容到运行都需要完善,尤其是如何线上线下很好地结合,还需要深入思考;

3.创新实践项目和内容需要更好地拓展,需要更好地与企业对接;

4.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除了走出去,把有创新创业经验的外聘专家请进来也尤为重要,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5.项目资金的使用需要更加合理地安排。

 

 

 

 

 

 

 

经费使用情况

(需和计财处信息一致。)

 

已经拨付两期建设经费84000元,用于项目老师课程建设学习交流经费14088元,剩余69912

注:课程建设的教材出版等费用还未支出;在线课程还需要完善,剩余经费将支持项目的后续建设。

专家审核意见

(专家组长综合各专家评议进行总评)

 

 

 

 

 

 

项目验收结果(按照《项目验收标准》评定):

优秀    £合格    不合格

             

所有评审专家签字:

                                              

教务处审核意见

 

 

 

 

 

负责人(签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