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申报书
申报级别: √□国家级 □省级 □校级
项目名称:西部地区基层法院人民陪审员的调查与思考
项目负责人:陶诗琪
所在学院: 法学院
专 业: 法学
年 级: 2013级2班
联系电话: 18380802460
邮 箱: 1542106391@qq.com
指导教师: 肖乾利、刘霓
填表日期: 2016年4月
宜宾学院教务处制
填 写 须 知
1.创新训练项目要求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实验方法的设计、设备和材料的准备、实验的实施、数据处理与分析、总结报告撰写等工作。
2.申报书请按顺序逐项填写,填写内容必须实事求是,表达明确严谨。空缺项要填“无”。
3.填写时字体统一用宋体,可以改变字体大小等,但要确保表格的样式没有被改变;填写完后用A4纸张双面打印,不得随意涂改。
4.项目支撑平台指支撑本项目开展的校内外教学实验中心、科研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等,表中填写有关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名称,可以多个。
5.申报材料需纸质材料和电子文档一并提交。
项目名称 |
西部地区基层法院人民陪审员的调查与思考 |
项目类别 |
创新训练 |
项目所属一级学科 |
法学 |
项目起止时间 |
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 |
申请项目经费(元) |
20000元 |
学生团队情况 |
负责人信息 |
姓名 |
陶诗琪 |
性别 |
女 |
专业 |
法学 |
联系电话 |
18380802460 |
情况简介(特长、获奖情况等): 1. 在校期间担任班长一职,曾为院级党务秘书处副主任,多次组织班级和系上的各项活动,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曾被聘为“宜宾市社区矫正大学生志愿者工作站”的志愿者,并获“先进个人”“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称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执行能力。 2. 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学习认真努力,积极负责。在校期间每学期都获得校级奖学金,专业成绩排名靠前,有较好的专业素养。曾多次参加与法律有关的各项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3.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专业实习期间接触了较多的有关人民陪审员的事例,曾与当地人民陪审员,法律工作者接触,对人民陪审员有一定的了解。 4. 思想上积极端正,健康向上,时刻保持党员作风,对待事情一丝不苟,有很强的思想觉悟,能够按时按量完成自己的任务,待人接物上态度诚恳大方,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
团队成员 |
姓名 |
谢静 |
性别 |
女 |
专业 |
法学 |
联系电话 |
15775958207 |
姓名 |
孟华靖 |
性别 |
男 |
专业 |
法学 |
联系电话 |
18190542005 |
姓名 |
陈琪琛 |
性别 |
女 |
专业 |
社会工作 |
联系电话 |
18588745595 |
团队简介: 本项目团队成员主要由法学院学生组成,专业理论知识丰富,同时具备较强的学习科研与创新实践经验。团队负责人陶诗琪同学专业知识素养较好,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执行能力,能够很好的与团队成员进行实践调研。 团队成员谢静同学,孟华靖同学均来自法学院“硕勋励志班”,有较好的专业知识储备,动手能力很强,曾多次积极参与“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12.4普法宣传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实践经验较为丰富。团队成员陈琪琛同学来自法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有很好的沟通协作能力,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所学专业的特长很好的为团队成员服务,曾多次参与社会工作实践活动,实践能力较强。 团队成员大多数均为班委干部或院校级学生干部,协调能力很强,并且大多数成员都来自于西部经济较为不发达的地区或曾在西部地区生活过,与当地的司法机关,法律工作者都很熟悉,常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参与实习工作,在实习期间进行过多次的走访调查,也多次与在校老师们进行沟通,了解到很多与人民陪审员相关的事例和知识。曾多次与周围的人谈起人民陪审员这一制度,了解到了大众眼中的陪审员制度是一个怎样的情况。多方面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了不同的情况,也知道了该如何准确定位课题研究的方向。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年级不同的专业,但我们都拥有一颗积极向上、永不言弃、一丝不苟的心,我们的配合默契度较高,能够更好的完成调查任务。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来进一步了解西部地区陪审员现状,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能够很好的体验生活,从实践中找到真理,增长自己的见识,充实大学生活。 |
指导教师情况 |
负责人信息 |
姓名 |
肖乾利 |
性别 |
男 |
职称 |
教 授 |
联系电话 |
13036509618 |
情况简介(研究方向、科研获奖情况等):肖乾利,男, 1966年5月出生,法学院教授兼任宜宾市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翠屏区法院人民陪审员。法学院刑法学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刑法学、经济刑法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参加工作以来,论文5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20余篇。2篇被《新华文摘》论点摘要,4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收录,1篇被人大“法学”文摘卡收录,近20篇被CSSCI收录。因其多年担任翠屏区人民法院陪审员,对本项目课题有着长期的思考与研究,也曾多次指导学生参加类似的活动,完全有能力指导本团队成员顺利完成本课题的研究。 |
团队成员 |
姓名 |
刘霓 |
性别 |
女 |
职称 |
助教 |
联系电话 |
15984132860 |
姓名 |
|
性别 |
|
职称 |
|
联系电话 |
|
一、项目简介(创新训练研究内容、目的意义、具体目标、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及评价等) 研究内容: 人民陪审员,是指在法院的审判工作中,担任与法官一样的职责,负责对案件的案情的了解和处理的公民。人民陪审员是代表人民群众在人民法院参加合议庭审判活动的人员,是人民群众参加管理,行使审判权,对审判工作进行监督的重要体现。 我们团队通过以点到面的方式,具体研究西部地区的基层人民法院在审判程序中人民陪审员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解决措施。众所周知,西部地区疆域辽阔,人口稀少,是我国经济欠发达、需要加强开发的地区。全国尚未实现温饱的贫困人口大部分分布于该地区,它也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经济的发展程度,教育普及力度等都会在一定情况下会影响着法律的各个方面,我们正是基于这些影响因素,将会着重选取西部地区较为不发达的地区作为调查研究实践地区,实现真正的以点到面,充实课题内容。通过采取问卷调查、信息反馈、实地调研、人员沟通、查阅资料等各种各样的形式,尽可能多的了解到西部地区基层人民陪审员的现状,分析归纳出所存在的问题,根据这些存在的问题,通过与带队老师的沟通和指导来进一步完成解决的措施,并积极听取不同的意见建议,综合整理出具体的解决方案。进一步完善自己对于西部基层地区人民陪审员的认识。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 当前在国内,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要求,基层法院应当配备适当高于本院法官人数的人民陪审员,以弥补基层法院法官数量上的不足。而这些人民陪审员的出现虽然有效的弥补了基层法院审判力量的不足,但法院审判工作是一种高度专业、复杂的工程,人民陪审员所难以克服的非专业型、非日常性等缺陷,导致当前工作中仍存在着不少突出问题,例如,“陪而不审”“审而不议”“陪审专业户”现象突出,陪审功能难以实现;法律专业素质偏低,案件质效难以确保;陪审员职权不明确,不能与法官形成制衡关系;部分人民陪审员的责任心和纪律观念有待进一步加强;其中人民陪审员大多数是基层组织的干部或在单位享有较高声誉的骨干,许多人民陪审员把这种身份看成是一种政治待遇,而不是法律职务,没有充分认识到人民陪审员的作用,其次陪审员经费难于保障;许多基层法院经济状况较差,人民陪审员的补贴开支成了一个沉重的负担;法院的办案经费属政府拨付,而实际中法院又很难精确地对每年办案费用支出做预算,使法律资金缺乏有利的法律保障,人民陪审员在执行职务期间,由原工作单位照付工资,人民法院只是给予适当的补助,这就造成各地法院对人民陪审员履行职责的补助标准也不尽相同,在很多情况下,陪审员得到的补助很少,甚至没有补助。由于人民陪审员履行职务的经费得不到有力保障,使得人民陪审员难以安心陪审工作。由于种种问题,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尚未形成一向制度,与英美法系真正意义上的人民陪审团制度存在较大的区别。我们都知道人民陪审员作为法院与社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除了有助于推进司法民主,还有利于加深社会对司法公正的理解和信赖,这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所以我们选择这样一个课题来进行阐述。严格地说,我国的陪审制虽然在名称上称为“陪审”,但与英美 2. m'n国家的陪审制完全不同,其在形式上实际上与大陆法国家的参审制是极为相似的国外已经成 |
国家的陪审制完全不同,其在形式上实际上与大陆法国家的参审制是极为相似的国外已经成熟的人民陪审团制度最大的特色就在于陪审团认定事实问题并全体一致通过,一项决定才能生效。而我们所说的陪审,实际上是指参审。因为我国并没有区分事实审和法律审,陪审员只是与法官组成合议庭参与审判,其本身并不能独立地进行审判。当然,我国的人民陪审员制度体现的是社会主义的司法民主,其在性质上与大陆法系的参审制是有区别的。然而,多年来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陪审制度尚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审判的公平正义是我国依法治国道路上最大的问题,这也是我组以此为课题的动力。 研究目的: 1.参与实践调研活动,实地调查取证,有针对性,具体化地展开此次活动,得到更为真实可靠的实践材料,更好地了解到西部地区基层人民陪审员的现状。 2.通过所采集到的实践材料,进行综合整理,分析论证,了解西部地区基层人民陪审员现状以及在当前实践阶段发现的不足与问题,我们立足西部基层地区,深入分析其存在的原因,积极听取指导老师意见建议,归纳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3.更好地体验生活,了解社会面貌,深入了解陪审员制度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4.更进一步了解到自身周围的社会情况,更好地去融入社会,增加社会实践经验。 5.能够学以致用,通过实地的调查研究,让队员在校内科目学习之余,增强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增强队员间的团队合作精神。 研究意义: 俗话说的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便是决定要做这样一个“行万里路”的行动派。作为当代大学生能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动手完成自己所感兴趣的课题来说,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正是因为选择了这个课题,才能把不同的我们聚集到一起来共同完成这个项目。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年级和专业,但是很庆幸我们有相同的兴趣点,并为这个项目感到兴奋,希望能够通过这次实践调研活动,我们能够收获和学习到许多。具体研究意义如下: 3. 1.能够锻炼自身的实践应用能力,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发展,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让感兴趣的课题变为现实可行的实践经验。 4. 2.能够收获和学习到许多的知识,我们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实践,这无疑是一项艰难的过程,但我们有信心也相信通过这样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能够收获和学习到很多之前我们并没有的东西。 3.能够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觉悟,更好了解到自身所学的专业,更好地学以致用。 |
二、项目特色与创新 1.调查对象具有针对性,具体化。调查地点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的基层地方,从对这些地区的实地调研来看,地方人民陪审员所存在的问题,以次再来通过采集各方资料来进一步说明西部基层地区人民陪审员的现状。调查人员主要以人民陪审员为主,法律工作者为辅,适当的了解广大群众对这一制度的了解程度。综合整理出西部基层人民陪审员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2.此次所立的课题属于实证研究,我们将与西部地区近五个左右的地级市中级法院(宜宾市中级人民法院、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遂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南宁市中级法院、西双版纳州中级人民法院)取得联系,通过这些中级法院了解到它们所管辖地区内基层法院陪审员的各项数据。同时课题组成员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实地调查走访近六个西部地区的基层人民法院,实地了解基层法院陪审员的现状。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结合自身所学的法学理论知识,并且把这些知识应用到实践调查生活中来,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 4.调查方式多样,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考察,个案考察等多种调研形式收集材料。合理利用地区优势,我组成员均来自西部地区或曾在西部基层地区居住生活过,可及时多次地进行实地调查访问,掌握第一手资料。其多名成员在寒暑假已自行实习,多次与当地的人民陪审员、法律工作者进行过很好的沟通,并保持了良好的沟通形式,通过这些宝贵的实习交流机会,走进法院内部,能够更好的深入了解到人民陪审员制度下陪审员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5.在实践项目的过程中,我们会积极组织2次以上有关人民陪审员这一专题的活动,采取专题项目汇报交流活动、组织在校大学生积极学习了解人民陪审员这一法律制度、视频录制,情景剧的展示等多种形式的组织形式,深入了解人民陪审员这一制度,通过前期的资料收集,这一阶段就是成果的展示,其表现形式较为新颖。 6.合理明确的分工,一丝不苟的决心,积极认真负责的态度。根据团队成员所擅长的部分,积极明确其责任,合理高效完成任务。每个成员对自己所负责的内容都能很好的完成。及时有效的与带队知道老师沟通,按时跟进项目。 |
三、项目实施方案(包括项目的前期准备、组织实施、实践环节、结题和答辩、成果推广、论文发表、专利申请、教师指导等;要体现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前期准备: 1. 指导老师及团队人员的确定。 2. 选择课题方向,开展小会议形式,指导老师及全队成员参与,选定课题方向,明确调研内容。 3. 讨论课题研究形式及内容,积极整合意见,明确调研形式及其内容。 4. 分工合理明确。根据每个成员的特点合理安排,使每位成员都能发挥所长。 5. 多次与带队指导老师进行沟通,调整调研内容,完善不足。 6. 根据肖乾利教授在担任人民陪审员期间的思考与肖教授的论文《人民陪审员制度:困境与完善》,让我们得以从更细致的方面来深入了解此课题的研究方向,进而收集大量相关资料。 7.归纳整理前期的社会实践调查以及现目前收集到的资料。 组织实施: 1.查阅法律文本和资料,了解有关于人民陪审员的相关问题 2.确定主题,对项目各部分进行分工,依照分工安排任务; 3.设计调查问卷、进行个案考察; 4.发放并回收问卷; 5.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调查结果; 6.到西部地区各个基层法院进行实地调研,通过调研结果来分析相关问题 7.组织有关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各项活动,深入了解这一制度下人民陪审员的现状。 8.归纳整理调查结果,人员反馈,活动影响。 9.写调查报告,及时与指导老师沟通,听取指导老师建议意见,结合自身得出的结果,综合提出如何解决西部地区基层人民陪审员存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0.反思归纳整理这次实践活动中的问题,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 |
实践环节 2016年4月—2017年1月,进行实地调查与活动的组织,收集资料。调查的主要地点为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和广西省四个省份的基层法院;调查的范围为西部地区基层人民陪审员现状;调查对象主要是人民陪审员、法律工作者、普通大众等。由指导老师带领,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能更好地收集事例和实践资料。成员都能积极地参与到实地调查中,把理论和实践充分联系起来。积极组织相关的与课题相关的各项活动,归纳总结反馈信息。我们的实践环节会分为前期(2016年4月—2016年7月)、中期(2016年7月—2017年1月)、后期(2017年1月—2017年3月)。前期会积极与该四个省份中的近五个左右的地级市中级人民法院取联系,得到其管辖辖区内基层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的各项数据资料,中期每位成员利用寒暑假及各种法定假日到其他地级市的近六个基层法院了解走访人民陪审员,积极和当地法律工作者进行沟通,通过填写问卷调查,实地调查,个案分析等方式进一步取得与课题相关的各项资料。后期我们将把前期和中期所取得的各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整理,积极及时与指导老师保持联系,认真听取意见建议,整理出相关的解决措施。完成相关的实践报告和论文。 结题答辩 2017年2月—2017年4月,结合后期的相关工作安排,运用对比分析法和系统分析法:通过对西部不同地区、不同情况、不同类型的人民陪审员情况对比,分析归纳出西部基层陪审员普遍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资料和调查结果进行系统分析、汇总结果,寻找问题的切入点和解决的办法。最后在指导老师的专业指导下撰写一份调研报告和两份以上的学术论文,并在2017年4月对项目进行答辩。 成果推广 1. 将团队的成果公开,充分发挥其研究价值,带动年轻大学生对其课题的兴趣和研究,使其具有鲜活力量。 2. 使更多的人关注到这一问题,提出创新的方法来解决现存的不足。 3. 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能够被西部地区基层法院采纳,希望能够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四、项目支撑条件(1.学生对项目的参与兴趣和自身具备的知识条件、实践基础;2.项目支撑平台;3.指导教师科研项目等) 1.团队成员都是法学院的法学专业的学生,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并且在之前有过丰富的课题调研经验,做过挑战杯校级获奖作品。对于人民陪审员制度这一方面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这次的项目也是学校法学院教师的优势科研项目,得到有相关的指导老师的带队指导。并且在2015年7月份开始的专业实习中,有团队人员和同学被安排在法院进行实习,多次走访,访问了近20余名的人民陪审员,对陪审员这一群体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并且团队所有人员都集中实习,方便了我们开展调查、交流和分析,为我们完成该课题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和基础。 2.项目支撑平台:我们团队中有部分成员家人从事法律工作多年,且与当地的司法机关都有较好的关系,对于课题的研究有极大的帮助。而且法学专业在宜宾市司法局、翠屏区司法局等地方司法实务部门建立了近20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我们调研工作提供了条件,以及宜宾市法学院法学研究所,均能为我们完成该课题提供条件。 3.在指导老师方面:肖乾利教授是法学院的资深教师,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理论研究,并且有大量的课题和相关的经验,曾多次担任指导老师,指导同学们的课题研究。发表了不少的相关论文,对该课题也有很深入的了解与思考。为我们团队完成该课题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和相关的指导。 |
五、预期成果及交流 1.在2017年的4月之前完成相关的调研报告一份和学术论文两份以上。 2.将团队的调研报告和学术成果在同类高校法学专业学生中进行交流,共同探讨、分析和提出相关改进办法,使更多的大学生对人民陪审员制度产生兴趣并推动有关研究的发展。 |
六、经费预算 1、文献资料购买:3000元; 2、印刷费:4000元 3、调查差旅费:13000元。 综上,经费预算20000元。 |
七、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
八、二级学院意见 负责人签字(加盖二级学院公章): 年 月 日 |
九、学校审批意见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