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2016 >> 刑法学(校级) >> 课程教学 >> 实践训练 >> 正文

谭雯大创项目申报书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0-03-25 [来源]: [浏览次数]:

 

 

 

“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申报书

 

申报级别: □国家级   □省级   □校级

项目名称:  “模拟法庭”课堂的可行性研究

           ——以四川省模拟法庭竞赛为视角

项目负责人:             谭雯            

所在学院:              法学院           

   业:               法学            

   级:              2014级          

联系电话:            15883103571        

   箱:          2120209971@qq.com    

指导教师:         邓中文、寇杪、刘浪     

填表日期:           2016年4月5日      

 

宜宾学院教务处制


 

   

 

1.创新训练项目要求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实验方法的设计、设备和材料的准备、实验的实施、数据处理与分析、总结报告撰写等工作。

2.申报书请按顺序逐项填写,填写内容必须实事求是,表达明确严谨。空缺项要填“无”。

3.填写时字体统一用宋体,可以改变字体大小等,但要确保表格的样式没有被改变;填写完后用A4纸张双面打印,不得随意涂改。

4.项目支撑平台指支撑本项目开展的校内外教学实验中心、科研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等,表中填写有关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名称,可以多个。

5.申报材料需纸质材料和电子文档一并提交。

 


项目名称

“模拟法庭”课堂的可行性研究——以四川省模拟法庭竞赛为视角

项目类别

创新训练

项目所属一级学科

法学

项目起止时间

20156月至2018 年6

申请项目经费(元)

20000

学生团队情况

负责人信息

姓名

谭雯

性别

专业

法学

联系电话

15883103571

情况简介(特长、获奖情况等):

谭雯同学擅长组织策划活动,且学习刻苦、办事高效,有较好的组织和沟通能力。任法学院团总支学生会学习部副部,具有举办众多校级活动的经验,组织校级素拓活动“法律文书写作大赛”,取得了不错反响,并参与到2016年宜宾学院“模拟法庭”比赛的组织策划,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一定的研究基础获得优秀学生奖学金,并获“优秀学生干部”称号国家公共英语四级证书,国家计算机一级证书普通话二甲证书

团队成员

姓名

罗榆钦

性别

专业

法学

联系电话

15775959926

姓名

卿鑫

性别

专业

法学

联系电话

18080281686

姓名

张秋雨

性别

专业

法学

联系电话

18380804369

团队简介:

团队由成绩优异、专业扎实、能力突出的法学专业学生组成,专业知识稳固有很强的实际实践能力。罗榆钦同学是中共预备党员,获得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奖两次,并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担任法学院学生办公室副主任和法律协会会长两职,具有很强的沟通和实践能力。并参与组织开展“模拟法庭”竞赛等活动,对项目的研究具有推进帮助。卿鑫同学在2015年度参与法学院参赛队参加第三届四川省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并获得进入前八强的优异成绩,能够推动项目顺利进行。张秋雨同学曾在宜宾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宜宾市科学技术局实习,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和科研能力,并在“挑战杯”系列竞赛中获得省级三等奖一次和校级一等奖两次,将发挥自身专业和突出的实践能力优势推动项目的深入研究。四川省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由四川省教育厅主办,共有来自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省内19所高校参与。会聚了全省各高校法学专业的优秀学子,旨在通过模拟法庭竞赛让学子们切身体验法律事务,从而达到深入推进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法学专业大学生法律职业素质和水平,搭建各高校交流平台的目的。项目选题具有创新性和现实性,人员配置合理,团队合作顺利,“模拟法庭”课堂化的可行性研究有较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指导教师情况

负责人信息

姓名

邓中文

性别

职称

教授

联系电话

13388385901

情况简介(研究方向、科研获奖情况等):

邓中文48岁,刑法学博士,法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刑法学(刑法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法学教育,先后主持并完成省厅级课题2项,出版学术著作3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20余篇。多次获宜宾市社科优秀论文二等奖。2009年获全国律师协会颁发优秀论文奖。2010年获四川省高级法院、检察院、公安厅、司法厅第五届执法理论研讨论文二等奖。科研经验丰富,可以胜任大学生创训练计划项目指导教师

团队成员

姓名

寇杪

性别

职称

讲师

联系电话

13550734366

姓名

刘浪

性别

职称

讲师

联系电话

13778902678

一、项目简介创新训练研究内容、目的意义、具体目标、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及评价等)

(一)研究内容

为解决目前模拟法庭教学中脱离实践和效果不理想的问题,采用了质的研究和实验验证的方法,本方案提出了新的方案。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及做相关的实际调研,发现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包括包括教学制度安排、案例选择改变、学生角色定位、庭审设置和评分机制上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设计模拟诉讼规则。通过组织比赛的方式,验证模拟法庭教学方案的探索思路,从而提出了几项改进建议以及确定研究内容。首先是需要确立课堂的规则,做好相关的指导手册;其次是对案例进行归类整理,做好案例库;第三是从我们学生角度、教师角度、学校、社会等角度综合建立竞赛机制;第四是建立法官主导庭审模式;第五是利用规则微调实现学生不同能力的锻炼。通过学生参与的实践经验总结出的结果,改进模拟诉讼规则,将其应用到教学当中,期待较为理想的效果。

(二)目的意义

“模拟法庭”课程从设置内容上,在包含对学生传统程序类法律能力培养的同时,也尝试性地引导学生对民事、刑事、行政案件等不同类型的案件进行实体法律问题的分析。在“模拟法庭”独立性课堂化探索中,尽量简化“模拟法庭”的繁琐程序性要求,将实践中的“表演式”转化为“实战式”的模拟法庭,着重增强学生对司法审判的核心问题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提高学生的运用应变能力、实务操作能力、理论辩驳能力,全面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素质。随着社会的发展,法治建设的完善。现阶段的教学内容也应该有理论逐渐过渡到重视实践的教育。模拟法庭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实践性教学方式,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法学教学中。随着社会的发展,法治建设的完善。现阶段的教学内容也应该有理论逐渐过渡到重视实践的教育。模拟法庭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实践性教学方式,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法学教学中。有人说“法学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和学术的培养,而且是一种职业训练”。的确,模拟法庭的教学模式无疑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缺陷的弥补,为传统的法学教学模式开辟了一条新路。模拟法庭教学充分调动了教师与学生两大教学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尤其是最大限度调动了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这个互动的过程,变“要他学”为“我要学”,刺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发挥聪明才智和个性能力,使其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因此,模拟法庭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效果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全不同。

(三)具体目标

模拟法庭课题设置的目的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综合运用的机会,并且通过这门课掌握法律问题的分析、解决思路和技巧,以便在实践工作中能很快进入角色,体现教学特色。具体目标如下:研究有参与过模拟法庭课题与未参与过学生就业率对比;研究有参与过模拟法庭课题与未参与过学生法学相关工作前两年工作绩效对比;研究有参与过模拟法庭课题与未参与过学生对法学相关行业对相同法学案例认知程度的差异性。一、可行性的理论论证分析报告。二、在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以及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分析报告。三、最终把“模拟法庭”课堂化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法学教学中去,真正的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能力。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及评价

目前我国对模拟法庭的课程设置主要有四种模式:辅助性教学环节模式(厦门大学、中国政法大学)、集中实践环节模式(清华大学)、隐性课程模式、独立实践类课程模式(湘潭大学、甘肃政法学院),其中绝大多数高校都是将模拟法庭融入到以三大诉讼法为主体的程序法课程教学中, 此种课程设置容易导致学生过分关注程序问题而忽视对实体法的运用、司法文书的写作、庭审技能的训练等重视不够,从而缺乏对学生“控辩审”业务能力的训练,难以锻炼学生分析法律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模拟法庭”课堂以一种“以案例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动态立体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通过自身课程去了解法律适用机制,在模拟办案的过程中能动地学习法律,学会如何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综上可见,在当前的法学本科课程教学中,将“模拟法庭”作为独立综合性课程。至少目前在法学教学改革的成果中还没有专门论证模拟  法庭课堂化的学术论文、报告等。很少有人从模拟法庭学生参与的视角谈“模拟法庭”课堂的可行性研究,没有太多的经验和成果可以借鉴。

 

 

 

 

 

 

 

二、项目特色与创新

(一)特色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和一整套工作方式。教师在教学中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主要由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年龄特征、实际情况等因素决定。模拟法庭教学方法不仅是学生进行模拟审判的学习活动,也是教师进行实践性教学的一项重要的教学活动,是典型的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形成了其自身独有的特征。

1.教学活动的实践性

理论知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本方案设计的模拟法庭教学方法秉承这一哲学指引,始终把提高学生的法律职业能力和素质作为教学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观,并在该教学观的指导下开展教学活动。模拟法庭教学方法在理论上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将对改变现阶段我国法学教育中出现的重理论、轻实践的失衡现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模拟法庭教学方法是指在法学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法院审理案件的整个活动过程的一种实践性认知的教学方法。与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其他教学方法相比,模拟法庭教学法积极追求的是一种实践教学效果:让学生亲身体验实践的乐趣,化抽象的理论知识为生动的现实模拟,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灵活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在模拟法庭开庭前的准备阶段,模拟法庭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的实践性表现为学生要自己查看资料或与教师一起选取感兴趣并与教学目标契合的案例;案例确定之后需要准备与模拟审理过程相关的资料,撰写相关诉讼法律文书,该部分在整个模拟法庭环节中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因为这些都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查找大量的材料和根据相关文书的格式以及每个学生分配角色的不同完成材料和文书的写作。庭审阶段,学生需要亲自参与法庭的诉讼活动,身临其境地感受法律独特的魅力。掌握法律知识和运用法律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是两个不同的过程,法律人才关键不在于法律知识的多少而在于运用法律处理社会的能力。为此,美国法学院十分注重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课程设置,美国大约有六分之一的课程是有关律师职业技能或实务性法律教育方面的课程。

2.实践训练的系统性

学生不仅要处理实体法律中的问题,还必须重视程序问题的解决。这正是任何一个实际案件都遇到的情况,既要接触实体法,又离不开程序法,要想真正地去处理好一个案件,学生不得不全面地了解各个部门法及诉讼法的相关知识,即模拟法庭的训练不仅仅局限于法庭上的辩论,更是一种系统的、全过程的训练。我们学生只有通过亲身接触真实案例才能更好地发现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借助已有的知识分析并解决法律运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整个过程锻炼了学生的实践性的思维能力、开拓性的思维能力、创造性的思维能力以及综合判断能力。

3.教学效果的多重性

本方案设计的模拟法庭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学习和体悟法律职业独特思维方式的具体情境。这种实践教学方式采用角色模拟、互动、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给予学生一种传统课堂教学不能提供的多维实践空间,体验多样性的角色,进行不同角度的思考,获得多重的收获,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模拟活动过程中的互助学习和结束后的点评阶段,可以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在互助合作学习的氛围中交流经验,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增强自身的情感体验。

4.以学生为本位

本方案设计的模拟法庭教学方法改变了以往传统的“三中心”论,即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对学生进行重新定位,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师生关系。现代人本主义教学观要求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打破教师为主体的强势地位,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在模拟法庭教学方法实施的各个环节,教师一直处于辅助地位,在庭前进行案例的选取和角色的分配,并针对模拟审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庭前指导。

(二)创新

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既要考虑学生能力培养的渐进性,又要考虑教学方式、教学组织的妥当性;既要有专门的教学人员,又要形成规范的教学团队;既要重视模拟法庭教学的质量提升,又要重视模拟法庭教学的量化考核标准建立。因此,模拟法庭教学模式的创新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性建设。

1.构建法学专业学生执业能力形成体系 。学生执业能力的培养应当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模拟法庭在教学中的引入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模拟法庭课程。学习,而是应当以模拟法庭教学为核心按照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程度分阶段的培养学生的法律执业能力。 

2.构建模拟法庭教学指导程序

作为一种实践教学手段,模拟法庭的运行和具体效果取决于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程序,否则模拟法庭很可能限于纯粹的表演而无法落到法律执业能力培养的实处。

3.组建专门的模拟法庭教学团队

由于模拟法庭的综合性比较强,单纯由个别教师来进行指导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此构建专门的模拟法庭指导团队显得尤为必要。

判例教学法有机整合适用案例与判例教学法是《模拟法庭》课堂教学运行的主要路径。案例教学法以建构理性为基础,是通过展示案例、组织讨论、总结提炼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法律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能力;判例教学法以经验理性为基础,通过判例,提供给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判例中还原法律知识获得的过程,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中整合运用这两种方法,一方面,可以尽量采用已经公布的法院判决和司法先例,以事实的案例应用于教学,给学生全面真实的感受,如,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手段,组织学生课下浏览法制类节目。在此基础上,在案例教学中引入判例教学法的积极因子,如,质辩、对抗、类比、分析等,通过分组进行论辩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方式,提供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模拟法庭教学模式创新是模拟法庭实践教学目的实现的必然要求,只有创新模拟法庭的教学模式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创新模拟法庭教学模式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首先年应当确定本课程力求实现的教学目标,其次选择有利于实现上述目标的学生学习经验,再次组织有效的教学来增加学生的学习经验;最后设计一套能够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方法。

 

三、项目实施方案(包括项目的前期准备、组织实施、实践环节、结题和答辩、成果推广、论文发表、专利申请、教师指导等;要体现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前期的准备

1、收集相关丰富的资料梳理相关的问题分析课题方向,筹备项目计划。

2、根据指导教师和参与团队人员的专业情况,分为人员访谈组,资料收集组,信息整合组和拍摄组,明确各小组之间的分工合作关系。

3、老师指导学生明确对调查的内容。

(二)老师指导及组织实施、实践

组织法学院模拟法庭竞赛比赛,参加四川省模拟法庭比赛。通过调研分析得出研究结论,整理调查资料,写出研究性报告初稿。以调查小组为单位,搜集与研究课题相关的资料最为参考文献,在已经整理出的原始资料的基础上,撰写出相应的研究性报告初稿,字数10000字以上。教师根据学生研究报告初稿的内容,系统协调每一版块的内容,对其修改。

(三)结题和答辩

撰写研究报告并发表论文,整理调查材料用于结题和答辩。

(四)成果推广

撰写研究报告,将团队的成果公开,充分发挥其研究价值,带动年轻大学生对其课题的兴趣和研究,使其具有鲜活力量;使更多的人关注到这一问题,针对模拟法庭课堂提出创新性意见和看法;也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会将项目成果通过新兴互联网渠道如微信、微博等平台推广,让成果更好的展现到其他地方,发挥更好的效果。

(五)论文发表

基于研究成果,在老师的指导下,收集研究国内外研究现状,在省级刊物中发表论文。

 

 

四、项目支撑条件(1.学生对项目的参与兴趣和自身具备的知识条件、实践基础;2.项目支撑平台;3.指导教师科研项目等

(一)学生及实践基础

谭雯同学擅长组织策划活动,组织的校级素拓活动“法律文书写作大赛”,取得了不错反响,并参与到2016年宜宾学院“模拟法庭”比赛的组织策划,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一定的研究基础,能够作为负责人完成项目研究。

罗榆钦同学是中共预备党员,获得优秀学生奖学金一等奖两次,并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担任法学院学生办公室副主任和法律协会会长两职,具有很强的沟通和实践能力。并参与组织开展“模拟法庭”竞赛等活动,对项目的研究具有推进帮助。

卿鑫同学在2015年度参与法学院参赛队参加第三届四川省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并获得进入前八强的优异成绩,具备模拟法庭竞赛实践经验,能够推动项目顺利进行。

张秋雨同学曾在宜宾市中级人民法院和宜宾市科学技术局实习,具有实践经验和科研能力,并在“挑战杯”系列竞赛中获得省级三等奖一次和校级一等奖两次,将发挥自身专业和突出的实践能力优势推动项目的深入研究。

四川省大学生模拟法庭竞赛由四川省教育厅主办,共有来自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省内19所高校参与。会聚了全省各高校法学专业的优秀学子,旨在通过模拟法庭竞赛让学子们切身体验法律事务,提高了法学专业大学生法律职业素质和水平,搭建了各高校交流的平台。

(二)项目支撑平台

法学院有新建的模拟法庭实验室,可容纳200多名学生,相当于法院的中等庭规模,且具备服装、桌椅、法锤等基本设施,相关的配套设施也基本完善,硬件条件有保障。同时,法学院在宜宾市司法局、翠屏区司法局等地方司法实务部门建立了近20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为我们调研工作提供了条件

(三)指导教师科研项目

项目指导老师邓中文先后主持并完成省厅级课题2项,出版学术著作3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20余篇。多次获宜宾市社科优秀论文二等奖。2009年获全国律师协会颁发优秀论文奖。2010年获四川省高级法院、检察院、公安厅、司法厅第五届执法理论研讨论文二等奖。

项目指导老师寇杪参加国家社科基金科研课题1项,国家民委课题1项,主持省级课题1项、校级课题2项,参编著作、教材1部,发表科研论文5篇。并主持有一项与模拟法庭教学相关课改项目,为我们团队完成该课题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和相关的指导。

五、预期成果及交流

通过此次调查研究分析模拟法庭课堂的目的、意义、背景、特点、性质以及模拟法庭课堂设置的现实意义,结合学生参与模拟法庭的经验,从学生视角对“模拟法庭”课堂进行可行性分析,得出结论。促进“模拟法庭”课堂更好地发展。我们会将项目成果通过新兴互联网渠道如微信、微博等平台推广,让成果更好的展现到其他地方,发挥更好的效果。

1.以实地考察的方式全面深入相关学校“模拟法庭”在教学中应用实践情况

2.以学生为主体举办和参加“模拟法庭”竞赛。

3.至少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一篇以供交流。

4.将“模拟法庭”运用于实践教学,撰写研究报告。

5.举办座谈与讨论会,听取意见,形成可以实践的方案。

 

六、经费预算

1文献及资料购买:2000

2、相关材料印刷、打印费:2000

3论文版面费:6000

4调查差旅费:10000

综上经费预算20000

 

 

 

 

七、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八、二级学院意见

 

 

 

 

 

 

 

 

负责人签字(加盖二级学院公章):                  

年    月     日

九、学校审批意见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