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2016 >> 刑法学(校级) >> 课程教学 >> 实践训练 >> 正文

荣海勇大创项目申报书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0-03-25 [来源]: [浏览次数]:

.

 

 

“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申报书

 

        申报级别: 国家级   □省级   □校级

        项目名称:   西部地区社区矫正社会化问题研究       

        项目负责人:            荣海勇                 

        所在学院:              法学院                   

            业:                                    

            级:              2014级                  

        联系电话:            15775900367                 

            箱:         1932458797@qq.com                

        指导教师:         雷安军 郑显华 王留彦                 

        填表日期:          2016年4月16日                   

 

 

宜宾学院教务处制


 

   

 

1.创新训练项目要求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实验方法的设计、设备和材料的准备、实验的实施、数据处理与分析、总结报告撰写等工作。

2.申报书请按顺序逐项填写,填写内容必须实事求是,表达明确严谨。空缺项要填“无”。

3.填写时字体统一用宋体,可以改变字体大小等,但要确保表格的样式没有被改变;填写完后用A4纸张双面打印,不得随意涂改。

4.项目支撑平台指支撑本项目开展的校内外教学实验中心、科研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等,表中填写有关实验室、实践教学基地名称,可以多个。

5.申报材料需纸质材料和电子文档一并提交。

 

 


项目名称

              西部地区社区矫正社会化问题研究

项目类别

创新训练项目

项目所属一级学科

法学

项目起止时间

2016年4月至2018年 5月

申请项目经费(元)

30000

学生团队情况

负责人信息

姓名

荣海勇

性别

专业

法学

联系电话

15775900367

情况简介(特长、获奖情况等):

1.项目负责人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负责人勤于思考,积极探索,学习成绩始终在班级内名列前茅,具备一定的理论功底,有利于项目研究的开展。

2.项目负责人具有较强的管理、组织和协调能力。负责人长期在学校、学院和班级担任职务,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能够很好地协调团队成员之间的工作以及各种资源,完成项目研究任务。

特长:写作、演讲

获奖情况:2014—2015学年上期获一等奖学金

          2014—2015学年下期获一等奖学金

          2014—2015学年获国家励志奖学金

2014—2015学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2015—2016学年上期被评为优秀团员

          

宜宾学院第十届“挑战杯”创业竞赛二等奖

宜宾学院法律文书大赛一等奖

宜宾学院宪法知识竞赛二等奖

宜宾学院教科成语大赛三等奖

 

团队成员

姓名

李洪

性别

专业

社会工作

联系电话

18081654160

姓名

曾佳

性别

专业

社会工作

联系电话

15775903090

姓名

赖娜

性别

专业

法学

联系电话

15775969989

姓名

 

性别

 

专业

 

联系电话

 

 

团队简介:  

 

本项目团队成员主要由宜宾学院在校大学生组成,专业理论知识丰富,同时具备较丰富的学习科研与创新实践经验。团队成员不管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具有较高的创新实践热情,在项目选择上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现实性。团队成员来自法学专业与社会工作专业,切合研究课题,人员配置合理,团队合作顺利,该项目具有较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指导教师情况

负责人信息

姓名

雷安军

性别

职称

教授

联系电话

13684177693

情况简介(研究方向、科研获奖情况等):

 

宜宾学院法学院教授,法学博士,法学教研室主任,德国明斯特大学法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研究方向为法律史学和刑法理论。曾在《中国政法大学学报》、《法学杂志》、《法制日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有15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8篇被CSSCI收录,在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两本。先后负责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省教育厅项目、最高人民检察院项目、校博士启动项目、院级项目等10项课题,参研项目1项。2010年4月当选中国法学会第二届青年论坛主报告人,2010年10月获第一届张晋藩法律史基金全国法律史研究生征文三等奖,2013年获全国“扫黄打非”理论研究征文优秀论文奖。2014年获宜宾市社科联二等奖一项。

社会兼职:德国法学家大会会员、全国外国法制史学会会员、四川省法学会会员、四川省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理事、宜宾市法学会理事、宜宾市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秘书长,四川华晨律师事务所宜宾分所兼职律师。

团队成员

姓名

郑显华

性别

职称

副教授

联系电话

13320668211

姓名

王留彦

性别

职称

副教授

联系电话

13990924590

一、项目简介创新训练研究内容、目的意义、具体目标、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及评价等)

项目研究内容

 

社区矫正是指将符合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融合政府和社会资源对其进行教育改造,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其顺利回归社会的一种非监禁刑罚执行制度。

本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中外社区矫正的社会化问题对比,寻找一个适合西部地区乃至中国国情的社区矫正社会化模式,由社区矫正主管机关对各种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进行统一安排,有序参加社区矫正工作,使矫正对象在矫正活动结束后能够健康回归社会,不再危害社会。

1.利用宜宾学院的四川省社区矫正研究中心和大学生社区矫正志愿者工作站这两个平台,通过对西部地区有代表性的城市成都、宜宾、贵阳、昆明等地进行问卷、访谈等方式,揭示当前西部地区社区矫正模式所存在的问题。

2.对国外社区矫正社会化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具体包括美国社区矫正社会化模式研究,日本社区矫正社会化模式研究,英国社区矫正社会化模式研究,以及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的社区矫正社会化模式研究。

3.中国社区矫正社会化模式的探索与选择。我国社区矫正工作从2003年试行至今,已有9年。从实践运作情况看,社区矫正初步发挥了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在减轻监狱押犯负荷、降低国家行刑成本、促进服刑人员顺利回归社会、加强对监外服刑人员的监管等方面发挥了作用。但同时也发现,由于我国社区矫正组织保障与法律支持不足等原因,社区矫正这一刑罚执行社会化的优势没有得到最大的发挥。所以有必要在对社区矫正工作目标进行分析并结合实践工作的基础上,对其社会化模式进行梳理与建构。

4.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课题组通过一系列深入的研究,发现我国社区矫正社会化进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试着提出相应的对策。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为了使罪犯早日回归社会,不再危害社会,行刑目的以促进罪犯再社会化,开放式、半自由性质、社会化方向的行刑方式已经受到世界很多国家的关注。行刑社会化是当今世界行刑制度发展的一种趋势,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社区矫正是英美法系中所使用的一个概念,其最初诞生于英美法系的法院实践,一系列法庭判决和行刑制度和创新实践,都促进了社区矫正制度的成熟和发展。

1.美国的社区矫正社会化研究。1973年,美国的明尼苏达州,在世界范围内最早通过《社区矫正法案》,有明确的社区矫正范围。美国的社区矫正活动有成熟的制度和实践,美国的社区矫正社会化活动更加规范,常见的社会化形式有社区服务、社区释放中心(中途之家)、电子监控(家庭监禁)、赔偿被害人、罚款,还有针对青少年的军训式矫正中心。

2.英国的社区矫正社会化研究。英国是典型的判例法国家,没有统一的社区矫正法典,社区矫正法律是在长期的审判实践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英国的社区矫正不是一个单独的刑罚执行方式,而一个刑罚种类,而且是一个复合刑的刑罚种类,社区矫正刑罚包括:缓刑令,假释,社区服务令,宵禁令,少年犯管教令,组合令,毒品检测与治疗令,出席中心令,监督令,行为规划令。英国社区矫正社会化活动也比较规范,效果较好,值得借鉴。

3.日本的社区矫正社会化研究。1995年,日本制定《更生保护事业法》日本的社区矫正工作又称为更生保护工作,是法务省保护局的重要工作职责。借助社会力量开发社区矫正工

 

作是日本社区矫正工作的一个主要运作模式,日本社区矫正工作的领导机构是保护观察所,相当于我国的司法行政机关,保护观察所主要承担组织、监督、协调、指导的职责,具体的工作是由观察所的观察员和保护司的民间志愿者共同完成。

 

在日本,承担社区矫正工作社会化活动的还有更生保护设施(中途之家),更生保护协会,更生保护妇女会、BBS(大哥大姐运动)、合作雇主等。

日本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建设的模式是官民合作,以民为主,社会化活动有声有色。

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刑事政策出现变化,重罪比原来处罚还要重,轻罪比原来处罚还要轻,为美国社会的社区矫正工作奠定了法律基础。

随着世界法治文明的进步,人权观念和人道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刑罚的目的从报应主义、重刑主义到回归主义、恢复主义的转变,在对罪犯的行刑方式上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监禁式执行到自由式执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成功的社区矫正经验可以在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中加以引用。

上述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为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基础。

 

项目研究意义:

   

社区矫正的预期目的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力量的参与程度。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应该尽可能多地利用社会力量,包括广泛利用社会人力、组织和设施、技术和资金等资源,广泛利用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具有彰显社区矫正社会参与特点,节省刑罚执行资源,提高社区矫正效率,促进社区建设等诸多作用。社会力量介入社区矫正,拥有政府执行主体所不具备的先天性优势。

再者,社会力量以一种平等主体的身份帮助矫正对象,通常会更为尊重和体谅矫正人员的感受,工作方法也是互动式、说服性、接纳式、建议性的而非强制性的,容易使矫正人员更为接受和认可,减少矫正人员潜在的抵触和戒备心理,往往可以收到良好的矫正效果。社区矫正社会化意义重大,这正是我们开展研究的根本出发点。

    

项目目标:

本项目总的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研究,积极探索一种适合本地区、四川省发展的社区矫正社会化模式,指导本地区、四川省的社区矫正社会化活动。

本项目的阶段性目标有

1.前期目标

在项目前期,即20165月至11月,我们项目团队将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大量阅读有关社区矫正社会化问题的国内外文献,并开展多次讨论,形成一定认识和看法,在理论层面积极探索我国社区矫正社会化的道路,为接下来的项目研究做好铺垫和准备。

2.中期目标

在项目中期,即201611月至201712月,我们项目团队将围绕西部地区部分城市开展形式多样、灵活丰富的实地调查活动,获得大量第一手资料,结合已经形成的理论成果,进一步充实我们的研究。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

3.后期目标

在项目后期20181月至5月,汇总整个项目各个阶段的研究成果,完成西部地区社区矫正社会化问题的调研报告和论文撰写,提交答辩。

 

 

 

二、项目特色与创新

项目的特色表现为:

 

1.项目的现实意义重大。

当前,由于我国社区矫正工作起步较晚,人们对社区矫正工作的认识不足,加之社区矫正体系的不够成熟,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矫正工作的进一步推广。而探索和推进社区矫正工作社会化则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并且最终实现社区矫正工作的健康发展,实现巨大的社会效益,其现实意义十分重大。

2.项目的理念独具特色。

社区矫正社会化的核心理念是充分引导各种社会力量积极投身社区矫正工作中来,最终实现各方共赢。不同于仅仅依靠政府和司法机关的传统的社区矫正模式,社区矫正社会化因其独具时代特色的理念有力地解决了许多传统模式面临的问题,将社区矫正工作推向了一个新高度。先进的理念在走向现实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制约,我们团队希望通过自身的研究为西部地区乃至全国的社区矫正社会化模式的形成探索一条合适的路径。

 

项目的创新表现为:

 

1. 项目研究内容实现了创新。

尽管在一些发达国家,社区矫正社会化工作早已步入正轨,并且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

在我国,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还处在起步阶段,存在大量研究空白,而此次我们的项目选取了这方面进行研究,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2. 项目研究形式和人员实现了创新。

本项目团队成员分别来自法学与社会工作专业,各自擅长的领域有所不同,但都与本项

目研究的内容息息相关。法学专业重在理论研究,擅长从立法角度、制度层面分析和解决问题。社会工作专业重在实践服务,能够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对遇到的问题进行认真思考,从而制定相应对策。两个专业的有机结合,互相补充,精诚合作,既是一次项目研究形式和人员上的创新,又能大大地提高项目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3.政府-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创新训练模式。项目团队将首先依托学校进行研究,充分利用高校资源。社会工作专业是本校国家级教改项目、省级特色专业,专业基础扎实,专业功底得到认可。拥有自己的社工实验室,资料及设备齐全,方便学生查阅资料,开展实践活动。我们项目团队将尝试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与实践经验来进行我们的社区矫正社会化问题研究,充分发挥我们团队成员的特长。并且我们会借助学校的平台与政府、司法机关、社会组织等开展合作。通过动员多方力量来推进社区矫正社会化问题的研究。

 

 

 

 

 

 

 

 

三、项目实施方案(包括项目的前期准备、组织实施、实践环节、结题和答辩、成果推广、论文发表、专利申请、教师指导等;要体现指导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前期准备:

    首先,课题组成员在雷安军老师的指导下,先对本课题进行了认识和界定,对社区矫正社会化有了一定的了解。

其次,我们有指导老师雷安军对我们的调查进行指导和帮助,让我们明白了社区矫正社会化的影响、目的、措施、研究价值,同时与中国现有的关于社区矫正社会化方面的法律和服务措施做分析和比较,了解到中国现有的关于社区矫正社会化方面的法律和服务措施中存在的不足。并且,雷安军老师提供的有关社区矫正社会化方面的文献资料给了我们课题组极大的帮助。

组织实施:

 1、确定主题,对项目主要成员进行分工;

 2、查阅法律文本和资料,了解有关社区矫正社会化的问题;

 3、设计调查问卷、进行个案考察;

 4、发放并回收问卷;

 5、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调查结果;

6、与有关社区合作开展关于社区矫正社会化问题分析;

 7、写调查报告,提出相关社区矫正社会化的法律及服务建议。

 

实施环节:   

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团队作为调查员于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对西部地区部分城市的社区矫正工作现状逐步展开访谈、问卷调查。调查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偏远程度的不同,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当地居民作为调查样本。本调查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为实现调查的顺利进行且保证有效准确,调查伊始,先对组员进行严格培训,确保组员能向调查对象介绍清楚本次调查的内容,能回答调查对象所提出的问题。实际调查中,每张问卷都在组员的陪同解释下完成,确保问卷的完成质量与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结题和答辩:

2018年1月-5月,完成社区矫正社会化问题的调研,研究方法为实地调查,开始了本次创新训练项目的后期工作,然后得出相应的结论。团队成员经过讨论研究完成本次课题的调研报告和论文撰写,提交答辩。

成果推广:

本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理论与实际意义,对学生科研创新与专业实践能力具有较大的提升作用,研究结论对政府制定政策和改善服务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通过在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术与科研能力。

 

 

 

 

四、项目支撑条件(1.学生对项目的参与兴趣和自身具备的知识条件、实践基础;2.项目支撑平台;3.指导教师科研项目等)

1.兴趣。在每次的讨论中,团队成员都积极发言,发表自己的观点,指出每次开会中存在的问题。每次的外出调查,占据了组员的休息时间,但是组员都还是坚持外出调查。尽管有时天气和环境很恶劣,但是由于有了目标,大家都觉得不累。

2.团结。本课题组的成员虽然是法学专业和社会工作专业同学组成的,各自所擅长的领域不同,但是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大家都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前进。

3.成员具备的知识条件。学生满足了对专业能力的要求,学校也开设了相关的讲座。

4.项目研究的支撑平台。本项目具有良好的前期基础,在条件上有着良好的支撑。法学院对社区矫正已开展过大量研究,并且拥有宜宾市人民检察院、中级人民法院、宜宾县人民检察院、宜宾县人民法院、律师事务所等二十多个实践教学基地,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办公设备可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设备条件及物质支持,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具有现实意义。

5.项目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指导教师具有较强的指导学生进行创新训练的能力。指导教师先后负责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各一项、负责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等十项课题,指导教师具有完成本项目的指导能力。

 

五、预期成果及交流

预期成果:

通过此次调查研究分析社区矫正社会化的目的、意义、背景、特点、性质以及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的现实意义。并将社区矫正社会化制度与中国现有的由政府和司法机关主导的社区矫正制度相比较,希望通过此次研究,可以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有关部门能够出台相关措施、政策,同时也希望能够引起司法部门的注意。使社区矫正社会化制度不光可以有效地解决现有的社区矫正工作起步晚,经验缺乏,经济基础薄弱,矫正队伍不健全,组织保障、法律支撑、社会认可度低,司法行政机关压力大等问题,也可以促进依法有效完成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矫正工作,使之早日回归社会,成为守法公民。

研究交流:

① 通过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研究,探索出一套针对其行之有效的社会服务模式,为社会力量、行政部门、司法部门、社会组织、社会公众等关注这一群体提供视角支撑。

② 学术交流,形成两到三篇调查研究报告和文献研究。

③ 积极组织参加研讨会,与政府、学术机构等开展研讨会,对此次研究成果进行研讨和交流。

④ 与司法部门积极沟通,将调查研究报告与之共享,从而发现社区矫正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的法律缺陷,并使这个问题得以解决。

 

 

六、经费预算

类别

金额(元)

类别

金额(元)

资料费

2000

印刷费

1000

会议费

1000

相关服务物资费

5000

咨询费

4000

数据采集费

4000

调查差旅费

12000

其他

1000

合计:30000元

 

七、指导教师意见

该项目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西部地区社区矫正模式中的社会化所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比较法学的研究成果,借鉴西方国家社区矫正社会化的先进经验,提出完善西部地区社区矫正模式的有针对的建议。该项目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项目团队结构合理,具备完成该项目的能力。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八、二级学院意见

 

 

 

负责人签字(加盖二级学院公章):                  

年    月     日

九、学校审批意见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