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与学的反思——《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0-04-15 [来源]: [浏览次数]:


基于动手能力培养的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改革探析

——以《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为例


摘要:社会工作专业《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改革,应该树立突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全程参与学习等教育理念,根据参与式小组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综合运用案例—总结法、讲授—练习法、技巧培训—情景演练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采用分阶段多重考核方法,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契合社会发展需要。

关键词:动手能力;社会工作;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改革


引言

作为民生的保护者、社会公正的促进者、社会问题的预防者、弱者潜能的开发者以及社会稳定的维护者[1],社会工作已经越来越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认为“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2]然而,社工人才培养与实际部门需要不衔接、专业知识技术性不强、强化理论教学忽视实务培养等等问题也普遍存在。[3]提高教学质量是高校工作的重心,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着眼点和落脚点。[4]所以,改进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是人才培养、专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课程,《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存在诸多问题:教学理念方面,重教师而不重学生,重传授而不重探索[5];教学方法上,过多使用讲授法、谈话法以及以教师为主的课堂讨论法,对社会工作人才的思维方式、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均显不足[6]。那么,什么样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能够切合《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课程特点,从而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求?这是本文探索的重点内容。


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主要有关于学习者和学习的理念,关于教学的信念,关于学科的信念,关于学会学习的信念,关于自我发展的信念等。教师的教育理念不仅会影响到教育教学的行为,而且对教师自己的学习和成长也有重大影响。[7]而教育理念的形成主要植根于学科特点、人才培养目标等因素。

社会工作专业是以助人为宗旨,运用专业知识、理论和方法,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作用的专门职业,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务实性和综合性。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一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较强操作能力的专业人才。[8]基于这样的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在开展《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教学的时候,就应当树立更为科学合理的课程教育理念:注意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尤其是实际动手能力;强化学生对于学习的全过程参与,亲身领会,自己操作,加深印象;改变传统依靠闭卷考试对学生进行考核的方法,突出学生对于实际知识掌握的考核。

1、突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

实际动手能力主要指专业操作技能熟练程度(包括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可靠性、灵活性)和操作水平等,而技能是在活动中经过练习而获得的赖以顺利完成活动的动作方式或动作系统,[9]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中,树立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理念,有利于让教师时时刻刻关注学生动手操作环节的课程设计,有利于丰富教学内容、激活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投入教学过程、关心教学进展、关注实践内容并提升学习热情。当然,这样的教学理念对本课程的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自身的调查操作实践应该相当丰富,各种主要的调查研究方法都应该有过实践经历;其次,教师应善于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将调查研究的课本知识转化成可以具体操作的实践实训内容;再次,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对于调查研究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各种实际动手操作的环节中来。

2、强化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全程参与

参与式教学即合作式教学或协作式教学,是相对于“布道式”教学而言的。它要求给予学生自由思考、运用自己理智的时间;给予学生选择教师、安排学习进程的权力;教师要评价学生,学生也要评价教师;除班级教学外,更多地采用小组教学、课堂讨论、个别化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10]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中,树立参与式教学的理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积极性;有利于强化学生学习的内在性激励,形成稳定的学习小环境;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体来说,这种教学理念要求教师采用小组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在介绍调查研究理论和操作知识的基础上,安排各种小组讨论和任务,例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调研课题、进行研究设计、开展实际调查、收集并分析资料、形成研究报告,学生在获取课堂知识的同时,亲身参与到调查研究的全过程之中,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

3、树立科学的学生考核评价理念

考核评价是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一门课程没有科学的考核评价方法,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将是不彻底的。长期以来,高校教学虽没有升学率之忧,但主要的评价方式依然是考试,平时作业成绩和考勤各占一小部分。学生也沿袭了中学应试教育形成的学习习惯,学习目标围绕考试转,考试背笔记,考完全忘记。[11]考试作为一种测量方法,它是评价学习效果的重要依据,但如果把考试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效的唯一手段,那将是片面的。且作为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这类极其强调实际操作能力的课程,有许多知识和技巧是无法通过考试的方法予以评价的。因此,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教学改革一定要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方式,对课程的不同层次和侧面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


教学及考核方法改革

以上教育理念需要落实在具体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改革和考试方法改革等内容上面,使得《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拥有全方位的教育保障体系,围绕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参与式小组教学+任务驱动教学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兴起了批判教学班级人数太多、教学效果差的教育思潮,提倡“小班教学”。小班教学是指班级规模较小、人数在1530人之间的班级教学,提倡尊重学生个别差异,提供适性教育,以满足学生的个别学习需要。[12]然而在我国多数高校,每个专业每年招生规模在4060人之间,如果分成小班实施教学,无疑会增加教师人数的需求,给本就压力很重的高校又增加了负担。要追求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还不能多引进教师,参与式小组教学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参与式小组教学针对传统“排排座”的课堂教学来讲,是一种新形式:在小组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围绕圆桌、方桌或长条桌而坐;在课堂外,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协作或合作的方式展开学习活动。[13]这样,学生就成为了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了学习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启发者、控制者。

当然,保障参与式小组教学得到良好效果的前提是能够为学生在课内和课外设计其感兴趣且能够完成的各种任务,使得学生的小组有“内容”可以参与。这就涉及到任务驱动教学。“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特定的任务为驱动。具体实践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围绕着同一个目标和基于这个目标的若干任务进行,学生在任务驱动下,对教学内容的主动学习,在对任务的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同时又提出新的任务,形成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教学模型。[14]以学习小组为组织形式(本质在于缩小了教学对象范围,达到了“小班教学”的效果),在环环设置任务的基础上,学生围绕每阶段的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索,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种教学组织形式非常适合《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具体操作方法可以这样进行:将所有学生以57人为单位,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选出各自组长;在课程进行中,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配任务。例如,依据课程内容,可以给小组分别安排选择研究课题、进行研究方案设计、问卷或其他测量工具设计、开展实际调查、整理分析资料以及撰写调查报告等六项任务,以小组课题研究为主线,让学生体验从选题到撰写报告这一完整的调查研究过程。这种操作方法,能够让学生有较强的小组归属感,形成良好的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激发自主学习和探索的热情,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提高调查研究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方法改革:多种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在课堂教学中,根据《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操作性和实用性极强的特点,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针对知识点的特征来具体设计教学方法和各种教学手段。

1、案例—总结法

案例—总结法是指教师通过对案例的讲述或者采用投影的方式让学生观看、阅读、分析、讨论,最后由教师(或学生)归纳出知识要点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完成从初步感知到知识掌握的渐进过程。例如:介绍课题研究方案设计的时候,可以拿出教师以前做过的课题方案,以此为例,介绍当时对课题的理解、方案设计的内容、设计时应掌握的技巧,并对知识点进行提升;在介绍文献综述的时候,可以选择一份质量较高的文献综述,先让学生仔细研读、开展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该文献综述的写作技巧并提升为知识点。此种教学方法适合学生感觉陌生且知识点本身比较枯燥的内容,在运用时应注意选择好案例,且给学生足够的观摩、理解时间,进行知识点提升的时候应根据案例进行拓展。

2、讲授—练习法

讲授—练习法是指教师先对课程内容、知识点进行讲授,然后给学生布置作业,当场要求学生完成,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向巩固和应用的转变。[15]例如:介绍指数和量表的时候,可以先逐一介绍指数表、李克特量表、鲍格达斯社会距离量表、语义差异量表等,每介绍完一个就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制作联系,及时巩固和应用;学习问卷设计的时候,每介绍完一个问卷的结构,就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小组的选题,完成问卷设计中的相应结构。此种教学方法适合应用性很强的知识点,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理论,遗忘的发展规律是最初进展得很快,然后逐渐放慢的。[16]所以,对于应用性和识记性的知识,在教师讲解后就应该及时要求学生通过具体运用来增强掌握效果。这种教学方法在使用时应该注意练习题目的选择应与知识点契合,且难易程度适中,最好能为学生布置一些课后练习题,实现进一步的巩固。

3、技巧培训—情景演练法

技巧培训—情景演练法是指对于某些技巧性的知识点,教师充当演培训师手把手地教学生如何进行具体操作,然后设置具体情景,请学生实际扮演,将学到的技巧予以运用。例如:在介绍问卷调查技巧和深度访谈技巧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自身调查经验,培训学生如何与调查对象初步接触并取得信任,教会学生如何控制访问过程并充分运用话题转换、追询等技巧,培训结束后教师可以设置入户访问、街头拦截调查等情景,请学生分别扮演调查员和被访者,将调查技巧予以充分运用。此种教学方法适合技巧型知识点,在运用过程中,教师应具备丰富的调查操作经验,按照调查的过程进行示范;在情景演练时,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表现予以反馈,指出优点和不足。

除以上教学方法之外,还可以运用模拟开题答辩的方法对每个小组的选题进行考评,运用模拟研究设计论证会的方法对小组设计的研究方案进行论证,模拟申报大学生课外科技项目的方法要求学生申报科研项目。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大量的实际操作环节可以充分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动手能力,从而实现更高层次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考核方法改革:分阶段多重考核

目前高校考试改革,常常重点强调考风、考纪,而对考试形式和内容的改革则举步维艰。高校现行的考试方式和体制僵化,考试形式重于内容,考试分数重于能力,使生动有趣的大学学习变成了枯燥乏味的应试学习。这种考试,考查的是人脑储备知识的能力,而不是人脑运用知识的能力。[17]对于《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应该重能力考核、技巧考核,轻记忆考核、形式考核,应该祛除期末闭卷笔试考试的单一考核方法,实施分阶段多重考核。操作方法如下:

按照课程内容和进程,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选择研究课题、进行研究方案设计、问卷或其他测量工具设计、开展实际调查、整理分析资料以及撰写调查报告等六项任务,每项10分,对小组完成质量进行考核,小组成绩即为每个成员的成绩,此部分为第一阶段的考核,占综合成绩的60%。期末的闭卷考试为第二阶段考核,占综合成绩的40%。这样改革的意义在于将考核主要放在了平时,强化了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查,增强了学生的小组团队意识、协作精神和自主创新精神,减轻了学生对于期末考试的恐惧心理,促使其将主要精力放在平时而不是期末的集中复习。当然,这种考核方式的改革,会在较大程度上增加教师的工作量,给教学过程带来较大负担。


结语

社会工作专业重实务、重问题解决方法、重动手操作能力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其培养人的特点及规格,现代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决定了教育模式和教学设计的发展方向,如何将现代教育思想和学科性质进行整合则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教学设计改革、考核方法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课程改革,是在明确专业特性和课程特征的基础上,从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改革考核评价方法等方面具体实施的。然而,任何教育目标的实现,均离不开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这个平台,对本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分类以及新型教学方法所产生的效果还未完全达成共识,还需要学术界乃至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关注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李迎生.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推进策略[J].社会科学研究,2008,(5):109-114

[2]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

[3]戚欣.我国社会工作人才的特点及培养[J].社会科学战线,20076):202-205.

[4]金凌虹.课堂教学:高校教学改革的落脚点[J].江西教育科研,20075):85-86

[5]张天宝,王攀峰.我国课堂教学改革5 0[J].教学与管理,20071):5-8.

[6] [8]高春凤.参与式教学理念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培养[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增刊:138-141.

[7]卢晓中《当代世界高等教育理念及对中国的影响》[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97-99.

[9]樊秀娟等.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J].职业,19991):31.

[10]周金其等.“参与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20003):74-76.

[11]尚晓玲.高校考试方法改革与创新研究[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4):49-50.

[12]吴永军. 再论小班教学的理念及其相关策略[J].现代教育论丛,20031):17-21.

[13]郭绍青.参与式小组教学活动[J]. 电化教育研究,20069):5258.

[14]唐文源等.管理信息系统课程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12):80-83.

[15]金波.专业课教师如何选择教学方法[J].职业技术,20086):18-19.

[16] []克特·W.巴克著,南开大学社会学系译.社会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4117.

[17]张金标,邵露.关于推进高校考试改革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0712):39-40.

A Research on the Curriculum Reformation of the Social work Profession Based-on Capacity-Building

——To "methods of social survey and research" as an example

Abstract: In The curriculum reformation "Social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of social work profession, we should establish these concepts of education: highlighting actual practical ability, strengthening the participation of students and etc. According to the participatory group teaching and task-driven forms in teaching, we should use these methods: case – summary, taught - to practice, skills training - variety of scenarios, using multiple assessment methods so as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fi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Key words: Practical ability; Social work; Social survey and research methods; Curriculum re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