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
课程大纲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2016 >>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校级)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1.课程概况

课程代码

B0501408

 课程所属模块/课程性质

应用创新/选修

课程名称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学时/学分

36/2

理论学时/学分

18/1

实践实训学时/学分

18/1

开设学期

4

适用专业

公选

先修课程

所属教研室

社会工作

选用教材

水延凯:《社会调查教程(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

大纲执笔人

陈世海

大纲审核人

张义烈

课程简介:(300字以内)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为创新创业示范课程。课程内容包括调查课题的选定、调查研究的设计与社会现象的测量、调查方式的实施与调查资料的各种搜集方法、调查资料的整理以及调查报告的撰写等。课程体系构建基本按照社会调查的选题、计划、实施、研究、总结来编排;内容撰写既注意吸收国内外专家学者学科研究的新成果和调查实践的新经验,又注重理论上的创新;实践应用突出操作性,在反映学科理论体系的同时,主要侧重于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规范,注重体现时代特色的应用实例的举证。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社会调查研究的一般程序、选题与研究方案的设计、资料查阅的方法、抽样的方法、调查研究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了解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为今后开展研究工作一定基础。

教学目标(M)

M1:掌握社会调查的程序和类型

M2:掌握社会调查的主要方法和技巧

M3:掌握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式(J)

J1.讲授法教学

18  学时 50%

J2.研讨式学习

学时   %

J3.实训教学

18  学时 50%

J4.网络教学

  学时   %

J5.自主学习

  学时   %

 

 

考核方式(K)

K1.课堂测试

65%

K 2.期中考试

  %

K3.期末考试

  %

K4.期末考查

20%

K5.实验分析报告

%

K6.课堂表现

10 %

K7.课程论文撰述

%

K8.出勤率

5 %

 

 


2.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 导论

教学要求了解社会调查研究的概念与特征,理解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研究的过程,掌握  社会调查方法与实践体系。

教学重点社会调查研究的概念、社会调查方法与实践体系。

教学难点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第二章 理论与研究

教学要求了解理论的概念与特征,理解理论的构成要素,掌握理论与研究的关系、理论的构建和检验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论的概念、华莱士科学环。

教学难点理论的构建和检验方法。

第三章 选题与文献回顾

教学要求了解选题的途径和标准,理解研究问题明确化及其方法,掌握文献回顾是什么,及其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选题的方法和途径,文献回顾的方法,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文献综述的写作。

第四章 研究设计

教学要求了解研究目的、研究性质,理解分析单位,及其与分析单位相关的两种错误,掌握研究方式、时间维度,特别是掌握具体方案的设计方法。

教学重点与分析单位相关的两种错误,具体方案的设计。

教学难点研究方式的选择方法。

第五章 测量与操作化

教学要求了解测量的概念、层次,测量的信度和效度,理解概念操作化的方法,掌握指数表和量表的设计方法。

教学重点测量的概念,指数表和量表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测量的信度与效度

第六章 抽样

教学要求了解抽样的概念和类型,理解抽样的程序和原理,掌握非概率抽样方法概率抽样方法户内抽样和PPS抽样样本规模的确定方法。

教学重点概率抽样方法户内抽样和PPS抽样

教学难点抽样的程序和原理样本规模的确定方法。

第七章 调查研究

教学要求了解调查研究方法的概述,问卷的基本知识,理解问卷设计的具体方法,掌握问卷资料收集的方法。

教学重点问卷设计的具体方法,问卷资料收集的方法

教学难点问卷设计。

第八章 实验研究

教学要求了解实验的概念与逻辑,理解影响实验正确性的因素,理解实地实验的操作模式,掌握实验设计的具体方法。

教学重点实验设计的具体方法

教学难点实验的逻辑、影响实验正确性的因素。

第九章 文献研究

教学要求了解文献的类型,理解内容分析二次分析现存统计资料分析的方法,掌握文献研究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重点内容分析的具体方法

教学难点内容分析的逻辑及具体方法。

第十章 实地研究

教学要求了解实地研究的概念及研究过程,理解实地选择的方法,掌握观察法、访谈法的应用技巧。

教学重点观察法、访谈法的实施。

教学难点实地研究的影响因素。

第十一章 调查研究报告的撰写

教学要求了解研究报告的类型和各自结构,理解研究报告的行文风格,掌握学术性研究报告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学术性研究报告的写作方法和实训。

教学难点摘要、导言、方法、图表、图文结合等写作和行文技巧。

 

3.建议教学安排

序号

主要教学内容(章)

学时

课程

目标

教学

方式

考核

方式

1

第一章 导论

2

M1.M2

J1

K8

2

 第二章 理论与研究

2

M1.M2.M3

J1

K1

3

第三章 选题与文献回顾

4

M2.M3

J1 .J3

K8

4

第四章 研究设计

4

M2

J1 .J3

K1

5

第五章测量与操作化

4

M2

J1 .J3

K1.K8

6

第六章抽样

4

M2

J1 .J3

K2

7

第七章 调查研究

4

M2

J1 .J3

K1

8

第八章实验研究

2

M2

J1 .J3

K1.K8

9

第九章文献研究

2

M2

J1 .J3

 

10

第十章实地研究

4

M2

J1 .J3

K8

11

第十章调查研究报告的撰写

2

M3

J1 .J3

 

12

课程考查

2

M1.M2.M3

 

K4K6

总学时36其中理论18学时,实训18学时

4.参考书目

1、袁方、王汉生. 社会研究方法教程.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美]艾尔·巴比. 社会研究方法(上、下).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3.唐盛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新解.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版

5.专业个性化需求补充说明

本课程总学时36,其中理论18学时,实训18学时,开展实训时,多数时间不在教室上完成,需要安排较为集中的时间、室外地点。如开展抽样实训时,要根据调查对象的地点,开展实地抽样,由此以来,实训地点将不在教室内。

本课程为小组教学,实训任务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为了避免“搭便车”的现象,给予组长5分的考核权,组长可以根据组员在实训过程中的表现,匿名给组员打分,上报给教师,为该生平时表现的成绩,纳入总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