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创新
特色示范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2018 >> 茶叶加工学(省级)

茶叶加工学》课程特色示范


(一)校企合作开展课程开发与建设,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校内外专家共同制定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挖掘思政元素,承担教学任务。根据茶叶生产实际,把学生安排到企业生产一线,让学生真正了解茶叶加工最新技术并极大提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生利用课余和假期进入企事业跟岗训练,企事业教师、专业课教师、创业指导教师共同指导,能够实现学生专业知识积累、实践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现校企无缝链接。

(二)课程内容紧密对接市场需求,体现前沿动态。

在广泛开展产业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国家茶艺师、评茶员等职业资格标准和学科竞赛要求,确定教学内容。在理论教学中,大量吸收了茶叶加工新工艺、新技术、最新成果和前沿动态;在实践教学内容上,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

(三)实现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一是依托全校第一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在进行课堂理论教学和企业仿真教学之间搭建了一个从理论到实践操作的桥梁,以虚拟仿真实验作为内容知识点的实例模型,一方面加大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加强学生的实践认知,更加深学生对天府龙芽扁形绿茶加工技术的了解,对于学生的未来就业选择提供了很好的资源。

二是依托利用智慧树平台,完成《制茶学》在线课程的建设,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管理,真正实现课堂翻转。

三是利用MOOCSPOC平台上的网络课程,实习校内校外双学习的模式,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

(四)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衔接,形成较完整培养体系

一是教师科研进课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中积极构建科研促进教学的工作模式,将教师科研项目中的相关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同时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目前该课程中已形成《名优绿茶开发技术》教学案例10个。

二是依托茶学社团、众创空间平台开展茶产品设计与开发等一系列创新创业活动,学生既能巩固制茶知识,又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依托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制茶比赛,选出优秀制茶师,给予证书和奖励,并鼓励引导参与地方制茶大赛,提高学生的创业创业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

五) 整合完善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的有机结合

结合专业培养目标,整合《制茶学》内容,使思政教育融入其中,如茶叶发展历史教育,激发学生民族自豪和文化自信,培养努力奋斗的精神;了解茶鲜叶要求,培养学生的一懂两爱大国三农情怀;了解制茶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大国工匠精神;了解制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辩证思维的能力。通过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传承和弘扬中国制茶历史和文化的意识与能力,激发他们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情怀,将爱国主义教育落实到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中。

(六)示范辐射

在《制茶学》教学的过程中,结合讲授专业知识和融入思政元素,坚持立德树人,向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夯实学生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丰满学生的创新精神、大国工匠精神、三农情怀等优秀文化精神。

1. “1+1”课程模式推广“1+1”模式是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深度融合的结晶,为课程思政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导向,将进一步推广至各类课程思政课程建设中。

2.实践教学示范效果。将思政元素融入实践类课程,将为实践类课程思政教学提供范式,有助于全方位三全育人

3.助力教改、提升成效。成果涉及到教学方法、课程建设等环节,将助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成效。思政教育已成为《制茶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版《茶学人才培养方案》中,本课程及其他各主干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强调思政要素,目前整个茶学教研室已形成了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围。

4.区域辐射。该课程建设立足宜宾学院,思政效果将随着学院师生传播至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特别是毕业生主要分布的西南各县域茶业事业单位、企业、院校等,届时立德树人三全育人将随之进一步融入西南地区的茶业界中。





附件【《茶叶加工学》课程特色示范.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