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创业风险
授课方式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 );讲授( );实验课(○ );其他方式( )
教学时数
2
教学目的
了解:创业风险的内涵
熟悉:创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掌握:创业风险的来源,主要的创业风险类型
教学重点
创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创业风险的来源,主要的创业风险类型
教学难点
创业风险的具体把握
参考资料
1、李家华:《创业基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2、陈工孟:《创新思维训练及创造力开发》,经济出版社2016年
3、库拉特科 著,薛红志等译: 《创业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年10月
4、张耀辉:《创业学导论:原理、训练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
5、韩国文,陆菊春:《创业学》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5年06月
6、钟联萍,创业策划(第二版),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2010年12月
7、张玉利 薛红志等,创业管理(第4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年06月
8、丁栋虹,创业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03月
授课内容及过程
第一节 创业风险概述
据统计,发达国家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创业的失败率高达70&。如美国的NASDAQ市场2000年第一季度有176家上市公司,同时就有173家退出,NASDAQ市场成立至今已有数千家公司摘牌。也就是说,20%-30%的创业公司的巨大成功是以70%-80%的企业失败作为代价的。可见创业失败率之高,风险之大。新创企业的规模往往较小,资金实力薄弱,各项工作均处于起步阶段,因而此时的企业抗风险能力最差。如果不能对创业时期各种风险实施有效的防范和管理,将会使创业者举步维艰,甚至可能使新生的企业遭受灭顶之灾。
一、创业风险的内涵
在国外有这样一句谚语:“除了死亡、税收外,没有什么是确定的。”同样,套在创业这里来说:“除了风险,没有什么是确定的。”实际上这就指出了风险存在的普遍性。一般意义下的风险,指的是导致各种损失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创业风险是指在创业过程中,由于创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创业机会与创业企业的复杂性,创业者、创业团队的能力与实力的有限性,而导致创业活动偏离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及后果。
二、创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有关文献报道,在英国,1990年注册的创业企业有235 000家,但同时由于各种创业风险而关门住校的创业小企业有185 000家,这些倒闭的创业企业中,有70%的企业生存时间不足三年。所以,创业企业对于识别各种风险并进行管理,便可减少各种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管理创业风险有以下的重要性。
(一)有限的资金得到更有效的使用
创业资金是困扰创业者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新创企业没有原始的资本积累,新创企业往往资金实力薄弱,现金流量不足,创业者需要通过多种渠道整取对企业的投入。企业往往处于初创时期,各方面均需要大量的投入,而收入却极其有限,因此从多方面筹来的资金仍会使创业者捉襟见肘。一旦创业者对资金使用方面的风险认识不够,就会产生资金与实际项目不匹配的现象,容易带来财务上的各种风险。因此,对创业过程中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使新创企业有限的资金得到更有效的使用。
(二)获取更有力的竞争地位
创业初期,企业在人才、技术、产品与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会带来企业新发展所需要的收入,但是其中一个风险损失却可能使这些竞争优势全部丧失。如市场的变化,假如是由于消费需求的变化,就会导致市场上企业现有产品滞销,从而给企业带来目标市场选择风险。而新创企业在选择目标市场时对风险估计不足有可能导致全部投资根本无法收回,令其竞争优势荡然无存。
(三)利于管理规范化
新创企业初期,规模较小,一般新创的企业中有2/3是在20人以下。在这种情况下,各种管理机构是不可能存在的,甚至连必需的专业分工也得不到实现,管理职责也不可能得到明确的划分,企业管理的主要责任落到创业者身上,由于创业者精力与能力方面的限制,对各类风险识别与管理往往是不到位的。只要创业者对风险管理有充分的认识,在企业具备了相应的条件后,创业者便会建立一个合理的风险管理体系,使各类风险都有人分工负责,加快企业管理的规范化。
三、创业风险的来源
创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创业机会与创业企业的复杂性,创业者、创业团队与创业投资者的能力与实力的有限性,是创业风险的根本来源。研究表明,由于创业的过程往往是将某一构想或技术转化为具体的产品或服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存在着几个基本的、相互联系的缺口,它们是上述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有限性的主要来源,也就是说,创业风险在给定的宏观条件下,往往就直接来源于这些缺口。
(一)融资缺口
融资缺口存在于学术支持和商业支持之间,是研究资金与投资基金之间存在的断层。其中,研究基金通常来自个人、政府机构或公司研究机构,它既能支持概念的创建,还支持概念可行性的最初证实;投资基金则将概念转化为市场的产品原型(这种产品原型有令人满意的性能,对其生产成本有足够的了解并且能够识别其是否有足够的市场)。创业者可以证实其构想的可行性,但往往没有足够的资金将其实现商品化,从而给创业带来一定的风险。通常,只有极少数基金愿意鼓励创业者跨越这个缺口,如富有的个人专门进行早期项目的风险投资,以及政府资助计划等。
(二)研究缺口
研究缺口主要存在于仅凭个人兴趣所做的研究判断和基于市场潜力的商业判断之间。当一个创业者最初证明一个特定的科学突破或技术突破可能成为商业产品基础时,他仅仅停留在自己满意的论证程度上。然而,这种程度的论证后来不可行了,在将预想的产品真正转化为商业化产品(大量生产的产品)的过程中,即具备有效的性能、低廉的成本和高质量的产品,在能从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的过程中,需要大量复杂而且可能耗资巨大的研究工作(有时需要几年时间),从而形成创业风险。
(三)信息和信任缺口
信息和信任缺口存在与技术专家和管理者(投资者)之间。也就是说,在创业中,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人:一是技术专家;二是管理者(投资者)。这两种人接受不同的教育,对创业有不同的预期、信息来源和表达方式。技术专家知道哪些内容在科学上是有趣的,哪些内容在技术层面上是可行的,哪些内容根本就是无法实现的。在失败案例中,技术专家要承担的风险一般表现在学术上、声誉上受到影响,以及没有金钱上的回报。管理者(投资者)通常比较了解将新产品引进市场的程序,但当涉及到具体项目的技术部分时,他们不得不相信技术专家,可以说管理者(投资者)是在拿别人的钱冒险。如果技术专家和管理者(投资者)不能充分信任对方,或者不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流,那么这一缺口将会更得深,带来更大的风险。
(四)资源缺口
资源与创业者之间的关系就如颜料和画笔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没有了颜料和画笔,艺术家即使有了构想也无法实现。创业也是如此。没有所需的资源,创业者将一筹莫展,创业也就无从谈起。在大多数情况下,创业者不一定也不可能拥有所需的全部资源,这就形成了资源缺口。如果创业者没有能力弥补相应的资源缺口,要么创业无法起步,要么在创业中受制于人。
(五)管理缺口
管理缺口是指创业者并不一定是出色的企业家,不一定具备出色的管理才能。进行创业活动主要有两种:一是创业者利用某一新技术进行创业,他可能是技术方面专业人才,但却不一定具备专业的管理才能,从而形成管理缺口;二是创业者往往有某种“奇思妙想”,可能是新的商业点子,但在战略规划上不具备出色的才能,或不擅长管理具体的事务,从而形成管理缺口。
第二节 主要的创业风险类型
一、创业人力资源风险
创业人力资源风险是指在企业初创期和成长期期间,由于人力资源的原因而导致的经营结果与经营目标相偏离的潜在可能性。主要包括创业团队风险和关键员工离职风险。
(一)创业团队风险
创业期间,建立优势互补的创业团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团队是人力资源的核心,“主内”与“主外”的不同人才,耐心的“总管”和具有战略眼光的“领袖”,技术与市场两方面的人才都是不可偏废。创业团队的组织还要注意个人的性格与看问题的角度,如果一个团队里能够有总能提出建设性的可行性建议的和一个能不断地发现问题的批判性的成员,对于创业过程将大有裨益。但是,创业团队也存在着风险。所谓创业团队风险主要是指团队成员素质、团队的组织协作能力、团队环境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或风险。
1. 创业风险的来源
(1) 没有共同的远景和目标。当团队中每个人考虑的是如何通过“团队”达到自己的目标(而不是如何实现个人与团队目标的“双赢”)、只为完成工作而工作,而不是为更好地完成团队任务而共同努力,团队成员要么是缺乏工作热情,要么会成为实现团队目标的障碍。这样的团队不仅很难成功,而且会形成创业过程中潜在的风险。
(2) 不能塑造和谐的创业团队关系。在工作中,人们可能结成各种关系,有些是利于团队发展的,如任人唯亲、各占山头等,其结果就是工作中常常出现认为的阻力,帮派之争常常左右重大的决议等。这种团队关系显然是不会给企业带来高效绩的,相反会成为创业团队风险的又一来源。“具有和谐平等、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是真正团队的一大特征。当每个人表达自己的意见时,不必顾及到人际关系,每个人只需要忠实于团队,而不需要忠实于某个人时,团队成员才能相信团队中存在的人人平等的发展机会,才会将自己和团队紧密联系在一起。
(3) 没有或不能很好的遵守团队规范和应该严守的纪律。不少创业企业在团队建设过程中,过于追求团队的亲和力和人情味,认为“团队之内皆兄弟”,而严明的团队纪律有碍团结。这就直接导致了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或虽有制度但执行不力,形同虚设。如每个成员没能按期保质地完成某项工作或者是违反了某项具体的规定,但他并没有受到相应的处罚,或是处罚根本无关痛痒。从表面上看,这个团队非常具有亲和力,而事实上,对问题的纵容或施之以宽会使这个成员产生一种“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错觉,久而久之,是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失效,带来无穷后患。CE的前CEO杰克·韦尔奇这样认为:指出谁是团队里最差的成员并不残忍,真正残忍的是对成员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文过饰非,一位充当老好人。对于这一点,每一个创业团队都要有足够的清醒认识。
(4) 团队角色配置不合理。有一些人将团队精神理解为集体主义,并简单地与个人英雄主义对立起来。这样常常导致团队成员的个性创造和个性发挥被扭曲和淹没。而没有个性,就意味着没有创造,这样的团队只有简单复制功能,而不具备持续创新能力。其实团队不仅仅是人的集合,更是能量的结合。团队精神的实质不是要团队成员牺牲自我去完成一项工作,而是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团队所有成员的个体优势去做好每一项工作。
2. 创业风险的规范
(1) 在企业成立之前开展创业团队相互合作协调的测试。团队成员在价值观、目标、拥有多少股份等方面会有很大的不同,团队成员在这些方面产生分歧而不能很好的解决,将直接决定新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2) 创业团队成员的股份比例、工资等各方面不要出现人人平等的现象。如果出现这种现象,不利于企业的决策和管理。因为过于松散的民主气氛常常使得管理软弱无力。
(3) 主要创业者要对团队成员某些具有潜在破坏力的动机保持足够的警觉。现实世界不能保证所有的人都是高素质、品德高的完人,现实世界肯定有不少掠夺、欺骗和虚伪的现象。所以创业团队的大多数成员,特别是主要创业者应该十分理性,以行动来观察团队成员,而不是简单地以感情投资希望得到回报的心理来处理与团队成员的关系。
(4) 创业团队应该具有动态的发展观念。这里所说的动态发展观念是指:1,企业的创建与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2,创业团队的组成也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创业团队最初的协议过一段时间就不再适用了,不能再反映团队成员的实际贡献了。既然是团队,就会有成员离开,有成员补充。具有发展观念的创业团队就有可能建立一套完善的机制进行内部调节,也有利于成员体面的离开。胡志标的失败和广东爱多电器有限公司的没落的原因之一是胡志标心理失衡,导致心理失衡的原因在于胡志标没有动态的发展观念。因为随着爱多的迅速发展,按照原来的协议,公司股东之一陈天南对公司的贡献很少,却得到那么多。所以爱多缺乏完善的机制在团队成员之间根据实际贡献进行调解。
(二)关键员工离职风险
企业关键员工是指那些拥有专门技术、掌握核心业务、控制关键资源、具有特殊经营才能、对企业的经营与发展会产生深远影响的员工。关键员工人数一般占企业总人数的20%~30%,但他们集中了企业80%~90%的技术和管理,创造了企业80%以上的财富和利润,他们是企业的核心和代表,是企业的骨干,对于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 关键员工离职将会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
(1) 关键员工一般熟悉企业的主营业务,了解企业的客户资源,掌握核心技术和商业机密,这些员工离职使企业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遭受损失,削弱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 企业需要追加招聘成本、培训费用以及寻求新客户所需的成本。
(3) 关键员工离职导致企业关键岗位的空缺,而新员工也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工作环境,这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转和发展的连续性。
2. 关键员工离职的原因
(1) 内部原因。由于契约的不完备性,员工个人目标与组织整体目标不一致而产生矛盾,员工在企业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或企业无法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都将引起他们的不满意而导致离职。
(2) 外部原因。关键员工往往是知识与能力的拥有者,他们有为其资本寻求高利润的流动愿望。一旦外界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遇,关键员工便通过比较机会成本的大小最终选择离开。
3. 防范关键员工流失的对策
(1) 利用关键员工流失风险识别风险。创业这可以根据表5-1中的因素定期或不定期的认真了解关键员工的情况,并对情况进行分析,对其中可能存在的发生的风险进行有效识别并采取相关措施。
表5-1 关键员工流失风险表
风险类别 风险分析内容 拟采取措施 备注
待遇 是否对他的待遇满意
工作成就感 是否有工作成就感
自我发展 是否在工作中提高了自己的能力
人际关系 在公司是否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公平感 是否感到公司对他与别人是公平的
地位 是否认为他在公司的地位与他对公司的贡献成正比
信心 是否对公司的发展和个人在公司的发展充满信心
沟通 是否有机会与大家沟通交流
关心 是否能够得到公司和员工的关心
认同 是否认同企业的管理方式
其他 是否会因为结婚、出国留学或继续深造等原因离职
(2) 用培训和开发来激励关键员工。据世界经理人文摘网站进行的一次网上调查显示,在所提供的七项福利(医疗保险、退休保障、住房及补贴、带薪休假、业务用车、进修和培训机会、子女教育津贴)中,43%的人首先选择了进修和培训。进修和培训已经成为许多员工重视的条件,对于高素质的关键员工而言,与良好的进修机会和培训机会相比,薪水反而显得不是最重要的了,因为他们不仅仅是为了通过工作赚钱,更希望通过工作得到发展和提高。
(3) 契约约束。企业可以与关键员工在合同中阐明责任、权利和义务,一旦出现问题可以诉诸于法律。如双方事先签订“竞业禁止”协议,要求员工在离开企业后的一段时间内不得从事与本企业有竞争关系的工作,并要为本企业保守商业秘密、技术秘密等,同时规定相应的补偿措施。
二、创业市场风险
创业市场风险主要是指在创业的市场实现环节,由于市场的不确定性而由此导致创业失败的可能性。所以,创业者在选择创业项目和进行市场营销时,必须学会从风险的角度来审视和评估自己的创业项目和营销方法。
(一)创业项目选择的风险
1、 项目市场需求量的不确定性
通常,人们对传统技术产品司空见惯,因此传统技术产品的市场需求量相对而言是较为明显的。但创业往往是依托某一创新技术,而创新技术产品多数是新鲜玩意儿,它的市场多事潜在的、待成长的。产品推出后,顾客往往不能及时了解其性能,从而对新产品持观望态度,甚至做出错误判断。如微波炉上市之初,消费者担心微波的辐射危害,搞得厂家、商家、新闻媒体都不得不反复向人们宣传“微波炉不会害你”,一些早期用户的现身说法,才打消部分消费者的恐惧和困惑。如果一向高技术产品的推出投入巨大,而产品的市场容量较小或短期内不能为市场所接受,那么产品的市场价值就无法体现,投资就无法收回,造成创业夭折。
2、 项目市场接受时间的不确定性
无论是市场上已有的同类产品,还是一个全新的产品,进入时常被市场所接受都需要一定的过程和时间,若创业企业缺乏雄厚的财力投入到广告宣传中去,产品被市场接受的时间就会更长,因而不可避免的出现产品销售不畅,甚至造成产品积压,从而给创业企业资金周转带来困难,甚至导致创业夭折。例如,世界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在20世纪50年代初就推出了图像电话,但过了20年(20世纪70年代),美国市场才接受了商品化的图像电话。
3、 项目产品的市场扩散速度的不确定性
产品生产出来后,以什么样的速度扩散,也很难测算。如移动通信技术、产品及其服务在中国的发展。移动通信刚刚被引入中国时,不少人认为“那是大款才会用的奢侈通信工具”,然而只有10年左右的时间,大街上随处可以看到有人掏出手机接打电话。
(二)市场营销风险
市场营销风险是指由于新创企业制定并实施的营销策略与其营销环境(包括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的发展变化不协调,从而导致营销策略难以顺利实施、目标市场缩小或消失、产品难以顺利售出、盈利目标无法实现的可能性。
1. 营销模式不断转变所带来的风险
20世纪末,中国企业界曾涌现了一批企业,如巨人、爱多、三株等,他们借助轰炸式的广告效应、大规模的营销队伍和密集的营销网络,一度以惊人的速度发掘出大规模的消费需求,成功把握住市场机会。然而,短暂的辉煌如昙花一现。从剖析三株的市场营销模式来看,可以说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人海加广告轰炸造就了三株在中小城市和农村的成就,但面对需求尚未唤起的大城市却毫无建树甚至埋下了最终失败的祸根。最起码,启动真正意义上的城市需要与原来截然不同的手法,更加正规化、专业化的宣传方式和宣传内容,原先的三大法宝——传单、专题、活动需要更加有效的针对受众进行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创新。而三株对此从上至下都缺乏相应的心理准备,缺乏面对新形势的新思路,对消费者变化需求不调查、不研究、不分析,为宣传而宣传,是三株市场营销策略的重大失误之一,使风险一步步向三株迈进。
一些新创企业在短期内快速成长,没有经历痛苦的市场导入过程,一旦新创企业要开拓新的市场区域或新产品上市,对原有的市场营销模式如法炮制。一两个产品市场开拓初期的成功,并不意味着产品市场成熟阶段可以继续延用原先的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不重新对新的市场受众进行分析,延用以前的思维定势,最终所得的结果就可能犹如三株一样的结局。随着市场的成熟,新创企业的营销模式需要逐步的转入精耕细作,而不是一味依赖以前成功的定式。
2. 盲目依赖广告带来的风险
不可否认广告在新创企业初期发挥的巨大作用,尤其是央视“标王”的力量。原为山东林旬县酒厂的秦池厂依靠其在央视的“广告轰炸”,几乎在一夜之间就成为“强势品牌”。但秦池失误的地方在于对广告的盲目依赖。最终决定一家企业能否成功,不仅需要广告去获得知名度和美誉度,还在于企业是否拥有与广告宣传中相匹配的好产品和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市场营销模式。
新创企业强势的“广告轰炸”造成过大的市场预期,当企业不能提供与名气相称的产品和服务,而盲目继续推广告策略,就不能产生持久的市场忠诚度;当企业出现一点信誉风险时,消费者就会有极度上当受骗的感觉,市场就会地动山摇,秦池的失败就是最好的证明。新创区也在初创期利用广告获得知名度和美誉度后,应转而进行“内功”的修炼,使企业内部管理与广告策略相匹配。
3. 营销过程中缺乏危机管理带来的风险
纵观三株、巨人、秦池的失败,不仅仅是因为前面所述的因素,更重要的一个就是缺乏危机管理。虽然三株对喝死老汉事件进行了处理,但是处理时没有形成一个富有创造性和实质性的危机处理方案,并加以对照实施,而对于公众则缺乏有效沟通,未能赢得信任。市场是一个包含无数未知因素的巨大魔方,品牌随着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时间和空间跨度的几何数级增长,时空中的参变量也会越来越多,潜在的风险袭击同样也就越来越大。新创企业在成长过程中要树立危机管理意识,完善公关工作,处理突发事件。
(三)创业市场风险防范
1. 建立市场监测及策略调整机制
建立市场监测及策略调整机制,也就是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定期重复市场分析过程,保持对关键市场信号的敏感度,结合产品试销推广阶段,调整先期制定的市场营销策略机制。
2.与强者联合,规避市场风险
新创企业在短期内市场对他们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要求不够明显,但是经过一定事件的投入和培育,消费者的需求就会被唤起。在这种情况下,借助行业中强势企业的力量,借船出海,最为有效、简捷。
三、创业管理风险
创业管理风险是指在创业过程中因管理不善而导致创业失败所带来的风险。创建管理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业者的素质
创业者不一定具备精深的技术知识,不一定是新创企业最大的股东,也不一定成为优秀的企业家,但但在创业阶段,创业者的素质与能力将对创业活动的顺利进行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创业者应该具有强烈的创业精神与创新意识和愿望;应该具有献身精神和忍耐力,能吃苦耐劳,勇于承担义务;应该具有强留的凝聚力,能领导整个创业团队共同创业,成为整个创业团队领袖,并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决定。在创业实施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民主决策,集体努力,更需要以为能凝聚团队所有成员的“灵魂人物”或“核心人物”来领导整个团队。否则,团队就很可能成为一盘散沙,从而失去战斗力。所以,创业者不仅仅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素质,还应具备相应的管理素质。如果团里素质很差,那么就会局限在产品的创新范围,而忽视市场、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导致企业风险加大。
(二)决策风险
决策风险是在创业过程中决策失误而带来的风险。决策一旦失误,往往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从而导致创业的失败。在创业实施的过程中,固然需要民主决策与管理,但在这一阶段往往更多的是实行集权式决策与管理,而创业者往往就是最终的决策者。因此,对于创业者而言,决不可根据自己的喜怒哀乐或不切实际的个人偏好而做出决策,或不进行科学分析,仅凭个人经验或凭运气的决策方式都可能导致创业的失败。
(三)组织风险
组织风险是指由于创业企业的组织结构不合理所带来的风险。创业企业的迅速发展如果不伴随着组织结构的相应调整,往往会成为创业企业潜在的危机根源。创业者建立一个具有共同目标的组织,使不同才能和性格的人能够在同一目标下工作,是一件需要耐心、技巧的事情。构建组织的方法与经验容易被传授学习,但需要精心权衡。哈佛商业评论文章《你的组织设计得好吗?》或许可以给创业者构建组织的时候带来参考,预防构建组织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其中总结的关于组织设计的九项检验分别如下。
(1) 市场优势检验:组织结构是保证公司在每一个细分市场上的竞争能力都得到管理层足够的重视?
(2) 管理优势检验:组织结构是否有助于管理部门给整个组织增加价值?
(3) 人员情况检查:组织结构是否反映了公司员工的优势、劣势以及行为动机?
(4) 可行性检验:是否全面考虑了阻碍实施组织设计方案的所有因素?
(5) 特殊文化检验:组织设计方案对需要特殊文化的部门是否有保护措施?
(6) 协作难度检验:组织设计方案能够为部门之间的协作矛盾提供解决方案吗?
(7) 层级余度检验:在组织设计方案里,管理层级和管理部门是否过多?
(8) 责任检验:组织设计方案是否支持公司进行有效控制?
(9) 灵活性检验:组织设计方案能否为新战略的实施铺平道路?为适应变革,组织设计方案能否提供必要的灵活性?
四、创业财务风险
创业财务风险是指因资金不能适时供应而导致创业失败的可能性。创业尤其是依托高新技术产品进行的创业,一方面所需的创业资金规模较大,融资渠道较少,如果创业者不能及时解决,非常容易造成创业夭折。而另一方面创业需要持续的投资能力。随着创业活动的进一步实施,往往需要进一步的投资,若缺乏这种持续投资能力,资金支持不能按时按需到位,就可能导致创业失败。所以,创业者应随时关注创业期间的筹资风险和现金流风险。
(一)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指与企业筹资相关的风险,一般是指由于资金供需情况、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变化,企业筹集借入资金给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
1. 创业企业筹资风险的主要来源
(1) 创业企业投资利润率和借入资金利息率的不确定性。当企业投资利润率高于借入资金利息率时,企业使用一部分借入资金,可因财务杠杆的作用提高自有资金利润率;当企业投资利润率低于借入资金利息率时,企业使用借入资金将使自有资金利润率降低,甚至发生亏损,严重的则会因资产负债率过高或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导致资不抵债而破产。
(2) 创业企业经营活动的成败。创业企业筹资经营,期还本付息的资金最终来源于创业企业的收益。创业企业经营管理不善,长期亏损,那么就不能按期支付债务本息,这样就给其带来偿还债务的压力,也可能使信誉受损,不能有效地再去筹集资金,导致其陷入财务风险。
(3) 负债结构。借入资金和自有资金比例的确定是否适当,与企业财务上的利益和风险也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财务杠杆作用下,当投资利润率高于利息率时,企业扩大负债规模,适当提高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之间的比率,就会增加企业的权益资本收益率。反之,在投资利润率低于利息率时,企业负债越多,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比例越高,企业权益资本收益率也就越低,严重时企业会发生亏损甚至破产。同时,负债规模一定时,债务期限的安排是否合理,也会给企业带来筹资风险。若长、短期债务比例不合理,还款期限过于集中,就会使企业在债务到期日还债压力过大,资金周转不灵,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2. 筹资风险的防范
(1) 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创业企业必须立足市场,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预防机制和财务信息网络,及时地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和防范,制定适合创业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规避方案,通过合理的筹资结构来分散风险。如通过控制经营风险来减少筹资风险,充分利用财务杠杆原理来控制投资风险,使企业按市场需要组织生产经营,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避免由于决策失误而造成的财务危机,把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
(2) 确立适度的负债数额,保持合理的负债比率。负债经营能获得财务杠杆利益,同时企业还要承担由负债带来的筹资风险损失。为了在获取财务杠杆利益的同时避免筹资风险,企业一定要做到适度发债经营。企业负债经营是否适度,是指企业的资金结构是否合理,即企业负债比率是否与企业的具体情况相适应,以实现风险与报酬的最优组合。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选择最优的资金结构,是复杂和困难的,对一些生产经营好、产品适销对路、资金周转快的企业,负载比率可以适当高些;对于管理不理性、产销不畅、资金周转缓慢的企业,其负债比率应适当低些,否则就会是企业在原来商业风险的基础上,又增加筹资风险。
(3) 根据创业企业实际情况,制定负债财务计划。根据创业企业一定资产数额,按照需要与可能性安排适量的负债。同时,还应根据负债的情况制定出还款计划。如果举债不当,经营不善,到了债务偿还日无法偿还,就会影响企业信誉。因此,企业利用负债经营加速发展,就必须从加强管理、加速资金周转上下功夫,努力降低资金占用额,尽力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销率,降低应收账款,增强对风险的防范意识,使企业在充分考虑影响负债各项因素的基础上,谨慎负债。在制定负债计划的同时制定出还款计划,使其具有一定的还款保证,企业负债后的速动比率不低于1:1,流动比率保持在2:1,左右的安全区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同时还要注意,在借入资金中,长、短期资金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使其结构趋于合理,并防止还款期过分集中。
(二)现金流风险
现金流风险指的是新创企业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出现资金短缺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新创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是否成功合理地获得所需的资金,建立和完善采购、产品配送、会计、收款等日常财务营运系统,使得不断增加的资金在可控制的范围能为企业成长服务。在企业进入发展期后,能够不被人员增加、客户增加、业务增加和机构增加等现象所蒙蔽,要时刻关注企业经营的现金流入与流出,关注现金流的实际情况。
1. 从现金流量表分析现金短缺的原因
企业现金流量包括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和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如表5-2所示。
(1) 在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中,一方面,销售产品获得的现金是最主要的现金流入来源。新创企业在产品市场开拓上遇到的困难,包括销售低迷、需求不稳定、行业发育速度不足以支持企业的发展等,都会直接影响到现金流入法人稳定性和充足程度。而且出现实际现金流入过少的原因不一定是产品销售量和需求低,而是居高不下的应收账款。另一方面,对于资金捉襟见肘的新创企业而言,吸引人才和控制人工成本实际支出是一对必须处理的矛盾。当新创企业与成熟企业竞争优秀人才时,遥远的愿望远没有现实的激励来得直接和有效。这种物质上的高额支出便成为现金流短缺的另一个原因。
(2)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中,需要特变关注投资回收额与投资支出的匹配情况。新创企业在创业构想短期实现的激励下,容易有扩大投资的冲动。如三株、巨人等过度关注规模扩张而忽视投资的收益问题。
(3) 融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中,新创企业的融资渠道相对单一,可选择的融资方法较少,容易在现金流饥渴的驱动下,接受筹资成本较高的资金。如果新创企业经营活动的收益低于筹资成本,这样的融资活动给原本就短缺现金的企业雪上加霜。
2. 现金流短缺的其他原因
(1) 融资计划没有远见,后续工作不充分。对于研究开发新产品的新创企业来说,融资取得成功后,企业会按照原来的计划,投入资金、人才等进行近期的产品开发。如果创业者仅仅考虑近期的资金需要,没有考虑企业长远的资金需求,也没有做长远的财务预测与财务计划,等到研发过程结束后,产品市场可能并未按照创业者的计划成长起来,前期的投资成果无法得到市场的认可和回报。或者研发出来的新产品要进入市场时,第一轮所融资金大部分在开发期间已经使用。研发的新产品要进入市场并获得消费者的认可,需要企业努力开拓市场,培养产品的市场成熟程度。此时已经没有充裕的资金来进行市场开拓工作,再次融资为时已晚,市场先机有可能被竞争对手抢去。创业企业将陷入市场和资金的双重困境中。
(2) 内控体系不健全,现金支出失控。三株在1996年销售额达到惊人的80亿元,80亿元的销售额无外乎得益于其全国各地的600家子公司,2 000个办事处,15万人的促销人员。而庞大的销售网络对其内部管理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然而,三株在财务管理与控制方面存在着一系列的漏洞和问题,特别是对于广告费用的支出已经严重失控。许多子公司巧立名目,向总公司套取广告费用。有的广告因为缺乏针对性而付诸东流,有的被抵作贷款,套取现金。财务监控与营销策略脱节,总公司一味追求销量增加投入,只关注子公司的销售情况,忽视投入的产出效果。而郑州亚细亚也如出一辙,对于资金的内部控制没有一个健全的体系,1989年开业至倒下,这一期间亚细亚没有进行一次全面彻底的审计;换任老总,没一次审计,没一次交接,甚至借出去的钱,没有合同也没有借条,只打招呼即可。这样的财务失控不仅仅在三株、亚细亚发生,而巨人、飞龙也存在。过度关注市场运作,忽视内部控制系统的发展,导致了他们的衰败。
(3) 盲目投资。亚细亚在创办四年时间内,先后开办15家大型连锁百货分店,在自由资金不足4000万元的条件下,进行了近20亿元的超级扩张。巨人大厦从最初的18层一支涨到70层,投资从2亿元涨到12亿元。而当时的资产规模只有1亿元。这些巨大的投资项目,使公司有限的财务资金被冻结,周转产生困难,照成资产盈利性与流动性的矛盾,从而陷入财务困境。
3. 防范现金流的方法
(1) 构筑严密的企业内控体系。构筑内控体系,通过费用支出结构分析以及支出的必要性与经济性分析,采取相应措施改善费用支出的效果。在企业一线“供产商”全过程中融入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制度,建立以防为主的监控体系。
(2) 用收付实现制的会计原则来管理现金流。权责发生制是在费用和销售发生时入账,收付实现制是在付出和收到现金是入账。前者不能真实地反映现金的流入和流出,报表上的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值,并不是企业实际交易发生的现金状况;后者与现金流量一致,利于现金流管理。创业者必须时刻关注现金流量表,仔细预算的现金流量与现实的现金流量的差距,采取由针对性的措施改善现金流状况。
(3) 变短期激励为长期激励,减缓短期现金流压力。高额的短期激励方式不仅会增加企业现金流的负担,而且不具备对员工的长期约束效果。从人才的选择职业风险来看,进入新创企业相比进入成熟企业来说要承担更大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来自新创企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因此,员工通常会要求高于成熟企业的回报,包括物质方面的回报和学习、能力增长等自身成长方面的回报。新创企业不仅需要为员工规划清晰的发展前景,还必须支付相对较高的成本。为减缓短期现金流压力,可采取变短期激励为长期激励的策略。
五、创业技术风险
创业技术风险是指由于技术的不确定性的原因而导致创业失败的可能性。创业的活动往往表现为将某一创新技术应用到实践,将其转化为产品或服务的过程。其中技术是否可行,在预期与实践之间是否出现偏差,存在巨大的风险。
(一)技术上成功的不确定性
一项技术变为现实的产品或服务,须经历研发到商品化的过程。任何一个环节的技术障碍,都将使创业活动前功尽弃,归于失败。如1998年,一家企业着力开发某种自动化生产线,其中用到激光切割技术,原本以为投资上万元,耗时2个月,就可以解决这一技术问题,结果花了十多万元,耗时一年,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二)技术前景的不确定性
一些在实验室看来很好运作的技术,到了新建的生产车间,按照实验室的工艺条件,要不很难实现,要不就是实现不了。为什么?因为工业化生产与实验室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而技术创业者却常常忽视了不该忽视的各项技术以及其他制约条件。如果赖以创业的技术不能实现工业化,也将造成创业夭折。
(三)技术寿命的不确定性
由于现时产品变化迅速、寿命周期短,极易被更新的技术所代替,从而使原有技术蒙受提前淘汰的损失。
(四)没有及时将自己研发出来的技术申请专利
VCD行业的先驱“万燕”将MPEG(图像解压缩)技术开发为电子消费产品,研发生产了中国的第一台VCD,世界上第一台家用VCD。但是万燕没有及时申请专利,产品上市后被国内外的企业纷纷仿制。这些企业在技术上以较少的投入进入市场,迅速蚕食VCD市场份额。而此时,万燕资金已经枯竭,对此毫无回击之力,两年多时间市场份额从100%降到2%,从“先驱”成为“先烈”。
(五)防范技术风险的方法
(1) 建立技术发展趋势的监测系统。系统实时追踪相关技术的发展状况,判断未来趋势,监测竞争对手的研发过程、产品的商业化进程,关注市场对不同技术产品的种种反应。
(2) 高度重视专利申请、技术标准申请等保护性措施。
在合适的时机,选择战略合作伙伴,采取灵活的方式分担风险。
课堂讨论与练习
讨论:特许加盟创业风险
课后记录与反思